我们每天与各类商品和服务打交道,市场监管就像一道安全防线,守护着消费环境。但总有一些商家为逐利违法违规,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案例。
牛肚违规案
2022年5月19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鉴定,涉案牛肚产品未按规定检验检疫,不符《食品安全法》,属国家禁售货物。当事人不仅未遵守进货查验记录,还在明知无相关证明下改换包装欲销售。2023年5月,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法没收24包白色编织袋装牛肚和222箱纸箱装牛肚。
此类对消费者危害极大,不合格牛肚未经严格检验,存在病菌等威胁健康因素。商家为获利如此操作,太不负责。
农资肥料案
这家农资经营部销售的“嘉施利”牌复合肥料不合格。经查,销售10吨,每吨3800元,货值38000元,违法所得650元。其行为违反《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2023年3月,郏县市场监管局没收其违法所得。
农用物资关乎农业生产,不合格肥料不仅坑农损农,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能导致减产,危害不小,商家不能为钱置农民利益不顾。
平台加价案
当事人借助“微助手”网站平台,通过加价售卖获取差价,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四条。2023年2月,安阳市市场监管局责令其停止违法。
其利用平台优势不正当获利,破坏了公平的网络交易环境,让消费者不能以合理价格消费,损害了大家利益,监管及时制止很必要。
虚假宣传案
当事人对产品功能作虚假宣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2023年3月,商丘市市场监管局对其罚款20万。
如今消费者很看重产品功能,虚假宣传会误导选择,买到不实功效产品会失望。这种商家为博眼球不择手段,罚款是对其和行业的警示。
商标侵权案
2022年3月15日,漯河市市场监管局核查福润源食品有限公司,发现其行为违反《商标法》第五十七条。2023年2月,该市监管局对公司罚款17.6万。
商标代表品牌信誉和品质,侵权会混淆消费者,损害被侵权企业利益,不利于市场有序发展,必须严惩。
污染防治案
当事人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2023年1月,罗山县市场监管局没收其违法所得2274.3元。
当前大气环保重要,任何增加大气污染的行为都不可取。商家这样做不顾社会公共环境责任,监管处罚合情合理。
这些案例显示市场上有商家违规,严重影响行业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你认为监管部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强监管?觉得有用的话,欢迎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