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虚假转账诈骗频发
近期,广西、重庆等多地商铺遭遇利用虚假微信转账进行欺诈的案件,金某的经历并非个例。这些诈骗行为让不少商家遭受损失,原本平静的交易场景变得暗藏危机,凸显出此类诈骗手段的蔓延态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商业交易秩序。
在现实生活中,商铺经营者往往在忙碌的营业过程中难以仔细甄别转账的真实性,诈骗者便趁机利用虚假转账截图蒙混过关,骗取商品,给商家带来经济损失。
灰黑软件催生假截图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上不少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黑软件可生成假截图。各类应用市场存在大量“支付界面生成器”软件,像“万能微商截图王”,能让微信对话、支付截图等随意造假。
一些软件开发者打着盈利的算盘,向用户收取“会员费”,好让用户不限次数制作假截图。这不仅破坏了互联网的真实性,还为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创造了便利条件,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假截图实施诈骗,让受害者防不胜防。
虚拟定位软件的危害
专家指出,已有灰黑软件开发出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球虚拟定位添加附近人”功能。借助该功能,软件能将手机定位到任意地方,自动抓取周围用户ID信息并发送好友申请指令。
这种软件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能会让普通用户收到大量不明来源的好友申请,为网络诈骗、骚扰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拟定位添加附近人,实施交友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威胁到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抢购助手软件乱象
记者在闲鱼、淘宝等网站发现,一些商家出售多款抢购助手软件,宣称可有效增加购物时的抢购几率。这些软件的出现破坏了正常的购物秩序,让守规矩的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
商家利用这类软件吸引顾客购买,但实际上可能并未达到宣称的效果,甚至有些软件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在电商平台的抢购活动中,使用这些非法软件的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灰黑产业链的形成
如今,这类灰黑软件活跃于社交软件、移动支付软件等周边,形成了互联网灰黑产业链条。上游供给“攻击物料”,包括身份信息、IP、账号等网络资源,下游团伙利用渠道资源变现及洗钱。
今年5月,腾讯将运营相关造假App的深圳公司告上法庭,判其侵权。这表明该产业链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影响恶劣,对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治理灰黑软件难题
打击“寄生性”灰黑软件面临诸多难点,如隐蔽性强、跨地域作案、侵权内容易删改、证据难固定等。目前法律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空白,例如没有明确禁止使用“助手”类软件。
平台虽可在内部做些限制,但难以完全阻止软件在其他平台使用。专家建议公众要警惕这类软件的法律风险,软件平台也应向相关部门提供线索,共同打击非法牟利行为。
问题:你在网络购物或社交过程中,遇到过疑似使用灰黑软件的情况吗? 希望大家积极评论互动,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