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曾经是社交领域非常热门的平台,然而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见顶,微博陷入了诸多困境,新老用户皆面临被抢夺的危机,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状。
流量饱和与用户流失
如今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池近乎饱和,短视频等平台都在争夺微博的存量用户。微博老用户逐渐沉寂,新用户又倾向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和微博的用户重合率分别达到50%和60%,这直观地显示出微博用户流失的严重性。而且很多新平台有着不同于微博的优势,在吸引用户上更具竞争力。这种局面下微博的用户基础逐步被削弱。在实际的竞争环境中,以年轻人为主的新用户群体,他们的时间被这些新平台大量占据,微博往昔作为信息和社交互动的热门场所的地位在逐渐下降。
短视频转型的尝试
微博认识到短视频的重要性,进行了一些尝试。2016年其与“一直播”合作,直播内容可同步分享。还投资“一下科技”通过“秒拍”进军短视频。2017年推出“爱动小视频”,但效果不佳。2018年再度提出发力短视频并推出对标产品。微博虽然在视频技术前期有些规划领先,但在组织和人力上优势匮乏。像抖音、快手这些后起之秀如今已很强大,微博想通过短视频扭转局势困难重重。
微博的商业困境
微博的商业化路线一直不够清晰。早期微博为缓解商业化的压力承接了不少阿里的广告。可是淘宝广告影响了微博Banner推荐。高额的维护成本也给微博的运营带来压力。相比Twitter对待广告较为谨慎,注重用户体验,对广告内容和次数严格控制的做法,微博在商业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上显然有些失败。对于微博来说,如何在商业变现和保持用户体验上找到平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扩容与运营问题
微博表示热点事件会用阿里云扩容,但有采访嘉宾质疑其真实性,认为“降级分流”就可解决。新的短视频平台以个性化推荐算法吸引用户“刷不停”。而微博在运营上没有这么强大的留人能力。微博的内容推荐和运营模式相对较传统,难像新兴平台那样让用户长时间沉浸其中。如何提升运营能力,在热点事件应对上进行高效合理的处理,是微博需要去思考的方面。
元老精力的分散
微博的元老们花费大量精力探索电商业务,将商业和娱乐价值挖掘到极致。在做这些业务拓展的时候或许没有在核心的社交和新兴业务上倾注足够的心力。当面临短视频平台等新的竞争威胁时,微博的发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微博没有集中优势资源去构建壁垒,以抵御新平台的竞争,这是一种战略上的失误或者说是无奈,受当年业务布局和盈利需求的影响。
未来的不确定性
微博在中国走了和Twitter不同的路,曾经战胜腾讯微博,但现在面临众多挑战。用户红利在消失,抖音、快手等带来强大的业务压力。微博下一个十年充满不确定性。它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尝试新的战略变革,也许还得摒弃一些过去的包袱。在社交格局逐渐固化的现在,微博要找到突破确实不易,未来到底会往何处发展,很难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