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本地生活APP推出的特价到店团购券引发诸多关注。这不是简单的优惠,背后有着平台竞争、商家策略与消费者体验的博弈。这种团购券到底是消费者的福利还是商家的套路,值得探究。
美团与抖音的价格战
美团到店业务原本占据优势,然而抖音的入局打破了平静。例如某些连锁品牌,在两个平台的特价券价格很接近。北京一家连锁奶茶店,美团上20元的套餐,抖音上可能是22元。但是抖音敢于大量补贴吸引商家入驻。2021年起,抖音靠低价团购吸引众多商家与消费者,这使美团感到威胁,也无奈加入价格竞争战。美团为了保持优势也开始调整策略,加大补贴力度。两个平台不断竞争,最终影响的还是商家和消费者。
商家也会根据平台流量和补贴选择。比如一些小的美容店家在美团客源稳定后,看到抖音流量暴增,也想入驻抖音团购。
商家的不同待遇
同样的本地生活平台,不同的商家有不同待遇。像北京朝阳区的连锁自助烤肉店,在美团和抖音都参与特价团购。在美团的补贴模式下商家只需要付出很少成本。然而关筱的餐厅因为综合利润低就不会参与特价团购。在选择团购链接时,商家具有决定权,如果想获得大流量就得让出更多利润。有的商家单纯依靠其他渠道如必吃榜维持客源,并不想深陷特价团购这种利润低的模式。不同商家对特价团购的态度取决于自身的成本考虑和盈利模式。
有些个体商家尝试了特价团购后发现薄利多销难以实现,由于平台抽成和成本因素,最后还可能亏损。
特价团购背后的消费者体验
不少消费者反映特价团购体验不佳。从菜品来看,一些参与特价团购的商家可能会降低菜品的质量。比如某消费者使用一家餐厅的特价团购券,发现菜品分量少且食材不新鲜。另外所谓特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实惠,经常会有附加消费或者限制。例如有的KTV特价团购券写着小包厢,但实际小包厢很小,想要大一点的就得加钱。使用特价团购券时,有的商家服务态度也会变差,消费者仿佛低人一等。这些问题导致消费者的复购率低。
消费者在追求低价的同时往往忽略这些隐患。有的消费者在抖音看到一家美食店的团购券很划算就购买,到店后发现和广告完全不同。
各方平台的目的差异
美团来客的目的较为明确,有着成熟的到店业务模式,希望通过特价团购来强化与商家的合作关系并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店消费。而抖音很多时候消费者是出于瞬时兴趣领券,能否到店核销有很大不确定性。美团更偏向稳定的流量转化,抖音侧重于流量的吸引。平台目的不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例如在旅游季,美团会针对有住宿需求的消费者精准推送酒店团购券,而抖音可能会推送热门景点周边美食的特价券。
这种差异使得商家在选择平台的时候要考虑目标客户群体,同时消费者也要知晓不同平台的特点。
其他购买渠道的干扰
除了美团和抖音,还有像闲鱼这种意外的购买渠道存在。像武汉的陈昙就发现海鲜烤肉自助在不同平台价格有很大差异。闲鱼上可能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券的价格更低。但闲鱼上的券有数量限制等风险。这会干扰正常的团购市场。这些券可能来自商家开业时的活动或者特殊会员,它们流入二手市场打破了正常的价格体系。商家会担心这种低价券影响他们在正规平台的销售。
有些不良商家会故意把券放到闲鱼等平台,然后在店里对使用这些券的顾客区别对待,促使他们重新购买原价套餐。
特价团购的真实效果
表面上看特价团购会让消费者记住商家,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多追求价格的消费者只是为了便宜,并不在乎是哪家店。比如经常在多个平台购买便宜外卖券的消费者,并不会对某一家外卖店产生粘性。而且由于前面提到的商家可能降低服务质量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可能对该商家不会再光顾。商家原本想通过特价团购吸引顾客,结果却适得其反。特价团购在带来一时流量的同时是否能转化为长期效益是个问号。
那么作为消费者,你在使用这些本地生活APP的特价到店团购券时,你有遇到类似的情况吗?如果有遇到,你是怎么解决的?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且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