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外卖业务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最近关于“抖音放弃外卖”的传闻更是引发诸多猜测。抖音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虽表示消息不实,团购配送业务正常开展,但其中仍有诸多值得探究之处。
团购配送引入区域代理
抖音团购配送业务在北京、上海等多城市引入区域代理模式,共35家代理商。这一模式有助于按区域分工拓展商户与协助运营。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消费市场,如上海消费市场较为高端且多元,有这些代理商助力可以更好地开发特色商家。这一改变说明抖音在调整外卖业务的拓展策略,之前依靠抖音直营BD拓展商户的方式不足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这也暗示了抖音希望借助区域代理商的资源和本地优势快速提升外卖业务运营状况。
区域代理模式虽新,但也充满挑战。从代理商层面看,不同代理商的能力与资源参差不齐,如何标准化运营来保证商家与用户体验很难一蹴而就。而且这样的模式在衔接上也可能出现问题,比如代理商与抖音后台数据对接是否及时准确等。
抖音外卖业务面临问题
抖音外卖业务发展不太顺利。曾组建多团队试水外卖,如今却已解散,并入到店业务。而且抖音外卖虽主打团购配送绕开直接竞争,但问题不少。它前期拓展大型连锁餐饮商家,服务半径大且商家有限,而美团等已有广泛的中小商家基础。同时,其以60元以上套餐为重点,配送时间长,不适合日常单人需求,这使得其用户覆盖面小。
在本地生活业务中,确定性需求占主导,而抖音惯有的内容到消费模式与之差异巨大。抖音上内容消费存在不确定性,如直播间冲动消费后有较高退款率,这对美团占优的本地生活业务冲击有限,反而阻碍了抖音本地生活业务进一步成长。
抖音与美团竞争状况
在本地生活业务方面,抖音与美团竞争激烈。去年抖音到店业务在低价团购带动下成交额曾一度达到美团到店业务的45%,但今年美团推直播后,抖音该比例回落。美团的SaaS系统已占据大量商户,抖音到店业务面临系统不兼容问题,很难在短时间推广新系统。至于外卖业务,新平台想短时间构建匹配用户期待的配送能力极难。
相比美团多年在外卖和到店业务的深耕,抖音还是个后来者。美团有成型的配送体系与广泛的商户合作网络,例如在一些小县城,美团的配送员能及时将餐食送达顾客手中。这种配送的及时性和稳定性是用户选择外卖平台的重要考量因素,而抖音目前难以企及。
抖音外卖策略分析
抖音外卖的差异化策略意图明显。主打团购配送是想避免与美团正面竞争,但这一策略带来很多副作用。例如大型连锁商家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区域的需求,而配送距离长导致的成本升高也可能影响商家利润。再考虑到其套餐定位与配送时间,这种策略下抖音外卖更像“大餐外卖”,而忽略了日常外卖需求更大的上班族等群体。
抖音似乎过于依赖自己的内容平台优势,认为内容营销能带动外卖业务快速增长。其实虽然流量入口很重要,但外卖业务需要在众多方面下功夫,如配送服务、商家服务质量、商品种类等,单纯依靠内容流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抖音本地生活业绩未达预期
今年抖音本地生活业绩主要靠到店和酒旅业务,外卖业务全年1000亿GMV目标难以完成。抖音本地生活业务上半年的GMV未达年初预期,这反映出其业务开展过程中有诸多问题。在市场竞争下,美团建立的竞争壁垒比抖音预计的更坚固。美团有着成熟的用户体系和广泛的商户资源,无论是商家的优惠活动推广,还是用户的消费体验优化,美团都做得极为成熟。
抖音原本想依靠庞大的用户流量改写本地生活业务格局,但实际面临的困难重重,像从线上流量到线下消费的转化中,环节多于美团,转化率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业绩。
抖音仍在探索新解法
虽然抖音外卖业务发展遇到阻碍,本地生活业绩未达预期,但抖音还在积极寻找本地生活业务的新解法。随着团购配送业务区域代理模式向更多城市拓展,抖音也许想从区域化、精细化运营入手来改善现状。它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策略,比如改进套餐设计以迎合更多用户需求,或者优化配送服务来缩短配送时长。
在与美团的长期竞争中,抖音应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内容优势,发掘更多从内容消费到本地生活消费的有效转化路径。若能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抖音或许能提升本地生活业务的竞争力。
你认为抖音能否突破目前在本地生活业务的困局?如果有想法欢迎点赞、分享本文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