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快手商业化及电商事业部进行架构调整,这是2025年快手的首次大动作,尤其是商业化事业部的广告业务变动很大。这一调整背后,有着诸多值得关注的点,也反映着当下互联网广告竞争的激烈态势。
快手商业化架构调整概况
此次调整将原来的8个业务中心统合成5个,行业归拢更加清晰。这是为了让业务划分更合理,提升运营效率。这也与快手一直想要在广告业务上追赶抖音有关,2025年的调整或许也是之前调整的延续,是一种发展战略上的推进,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在广告市场的竞争力。从架构的调整可以看出快手在不断审视自身业务布局,适应市场变化。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快手在广告业务上的决心,不断优化结构来匹配市场需求。同时也是在向抖音等竞争对手机学习成熟的业务布局模式,以在日益激烈的广告竞争中立足。
腾讯背景与快手广告业务
虽然快手有不少腾讯背景的负责人,但广告销售线积极向抖音看齐。2018年加入腾讯,2021年7月加入快手的人员先后负责多项业务。腾讯背景与快手在广告业务的发展有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腾讯的经验可能为快手带来思路,另一方面快手又要在广告业务上做出自己的特色。
在实际运营中,快手需要平衡腾讯的影响与自身发展方向。向抖音看齐的广告销售线布局,也表明快手不在乎负责人背景差异,而是专注于业务发展模式,希望借整合格局取得亮眼的广告业绩。
抖音广告业务对标情况
抖音广告有大众、内容、垂直、投资、本地消费业务和中小自助业务等细分销售体系。快手商业化一直在对标抖音广告业务,采用追随策略。抖音的成功模式对于快手充满吸引力,快手希望通过模仿借鉴达到提升广告业务的目的。
这种对标表现在销售体系的构建、业务板块的划分等多方面。快手看到抖音的模式在获得广告主青睐和盈利上的优势,试图通过调整向其靠近。从目前看,这是快手一个长期的策略方向,尽管要实现类似的成功可能还需要面对一系列挑战。
竞争环境下的快手广告业务
视频号自去年以来在服饰、本土美妆等行业吸引众多广告主流量采购加仓。支付宝23年成立广告事业部,菜鸟推出社区营销平台,竞争愈发激烈。快手商业化在这样的竞争下并不示弱,连续6个季度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速。
快手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各方对手对广告市场的抢夺都很积极。在这样的情况下,快手能保持增速说明有自己的发展之道,比如独特的算法推荐吸引广告主。但这也只是暂时领先,后续仍需不断创新调整,抵御不断冲击的竞争压力。
快手商业化团队人员变动
多位原快手商业相关负责人各自负责不同项目,此次调整涉及人员不少。像原快手商业化副总裁等都在调整范围内。这是因为商业化团队调整与广告业绩增长可能有正相关关系,所以形成调整惯性。
人员的调整一方面是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快手在寻求更合适的团队核心能力组合。这或许是为了打造一个更适合新业务布局的团队,来应对新的广告市场挑战和战略目标。
品牌业务中心的取消
快手取消品牌业务中心,这是此次调整的一大看点。之前快手想从品牌广告市场获取更大预算,然而2024年财报营销业务更多提到效果类广告主。取消的背后或许意味着快手暂时放弃对品牌广告预算的争夺。
这可能是因为快手对当下市场局势的重新评估,目前效果类广告主的业绩表现等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决策。这一调整会对快手的广告收入结构和目标市场产生长远影响,未来可能更专注于效果类广告等领域。
你认为快手的这次调整,能成功提升它在广告市场的竞争力吗?欢迎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