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常使用短视频,但是对于抖音和快手这两个热门产品,却存在不少误解。在外人看来,短视频好像都差不多,可实际上它们有着诸多深层次的不同。这容易让那些想要深入了解短视频行业的人陷入误区,值得好好探讨一番。
快手的发展根基
2013年宿华加入后快手推出短视频社交平台,那是国内较早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快手从开始就扎根社区,有着很强的私域社交属性。例如在一些小镇乡村,人们习惯在快手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并且他们的人际交往圈子在快手上得以延伸。这些用户非常注重和创作者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一种有温度的社区氛围。这样的私域社交基础,为它之后的发展,包括在电商等领域的拓展都做好了铺垫。正因为这种社区文化,创作者和粉丝之间的信任度很高,为主播带货创造了有利条件。
快手的私域社交属性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是经过多年发展沉淀下来的。用户在快手上能够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他们不是简单地看视频,而是参与到社区的互动中。像有的家庭主妇在快手上分享自己做菜的视频,周围很多邻居或者朋友就可以在平台上互动。这种基于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快手平台建立起来的社交联系,让快手的私域属性愈发强大。
抖音的诞生革新
2016年9月抖音诞生时,已经面临着很多短视频应用的竞争。当时美拍、秒拍等已经在市场上进行混战。抖音却做出了极大的创新,它将横屏改成一屏展示所有功能。这种创新在当时是很冒险的,但也正是这种特色吸引了大量用户。抖音依靠头条系强大的算法内容基因,以内容作为主要驱动。比如说一个美食制作的短视频,如果这个内容很有趣、很有用,算法就会把它推送给更多可能感兴趣的用户。
抖音在内容分发上实施“中心化”,以内容热度来推送。它更重视内容的品质和吸引力。这使得用户更关注内容本身,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创作者。在一些大城市,很多年轻人都是被抖音的有趣内容所吸引,它成为年轻人休闲娱乐以及获取潮流信息的重要平台。无论是舞蹈、健身还是各种新奇的创意,只要内容足够好就能在抖音上获得大量的曝光。
两者的数据对比
极光和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抖音、快手、快手极速版的MAU规模分别达到6.28亿、3.27亿、2.29亿。从这个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用户量上抖音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短视频直播领域二者都大幅领先于其他平台。这表明二者虽然存在差异,但都在短视频行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再看飞瓜数据2020年1 - 5月的数据,快手的直播电商GMV优于抖音。这个数据和很多人原本的认知可能不太一样,很多人可能以为用户量更多的抖音在电商业务上会表现更好,但实际情况却是快手有着更好的成绩。这也再次体现了两者在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差异。
产品表现的区别
快手主打的私域社交让用户更关注创作者。例如一些网红主播在快手上积累了一群忠实的粉丝,这些粉丝因为信任主播才会购买主播推荐的产品。而抖音基于算法对内容的分发,让用户更聚焦于内容。例如很多美食博主的视频在抖音上被大量转发,用户看到有趣的美食视频成为一种乐趣。
在产品设计上,两者也有所不同。抖音更侧重于将热门内容展示给更多的用户,去迎合大众口味。快手则注重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页面设计等环节都是以社交为导向。比如在快手中更容易看到朋友或者关注者的动态。
收入结构的差异
由于快手的私域属性强,用户信任主播,这使得主播带货能力强,电商GMV高这一优势明显。快手电商收入在其整体收入结构中占据重要部分。而抖音虽然用户量多,但因为内容分发模式等因素,电商业务目前在收入结构中的贡献相对来说没有快手那么大。
抖音的收入更多来源于广告等方面,像很多大的品牌商看到抖音庞大的用户流量,就会投入广告预算到抖音平台上。品牌方通过在抖音上投放广告可以收获大量曝光,提高知名度。
视频号的兴起
2020年1月开始内测的视频号大有来头。它是微信把私域流量向公域流量延伸的重要尝试。它借助微信朋友圈庞大的用户基础实现“社交推荐”。例如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好友点过赞或者评论过的视频号内容,就可能会点进去看。这种模式是既区别于抖音又不同于快手的新路径,在整个短视频格局下成为一股新兴力量。
你知道视频号的兴起会对抖音和快手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吗?希望大家点赞、分享这篇文章并在评论中讨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