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播放量数据造假已不是什么秘密,“水军公司”公然刷流量令人惊心。这损害了观众权益,也破坏了影视行业生态,着实该好好整顿一番。
造假现状
影视行业中“水军”刷流量相当普遍。有公司工作人员称群内“水军”多达上千人,一天能刷几百万播放量,30元就能刷10万流量。记者亲身体验,一部1958年的黑白电影原本播放量仅8922次,在联系水军后,短时间播放量就涨到11.3万次。这表明刷流量操作简单且高效。更有“水军公司”报价表显示能在多个网络平台刷播放量。
播放量造假存在于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众多知名平台。其刷的不只是播放量,还有评论量、电影评分等内容。这使得大量虚假数据混入,误导观众判断。
造假根源
数据造假能给片方带来经济利益,增加剧中演员身价。利益驱使下,很多相关方难以抵制诱惑。一些自制剧播放量高可吸引更多广告,分成也会增多。像有的剧为抢夺用户眼球,提高自然排序,通过造假手段抬高播放量。此外,在这种造假市场需求下,“水军”借此获得收益,形成恶性循环。
有专家分析这一现象,这种眼前利益的驱使使得不少人不顾行业长远发展去刷收视率和播放量。
造假危害
对于观众而言,这是一种欺骗。观众往往冲着高分、高播放量去看电影,结果看到的是烂片。这样下去,观众会对中国电影失去信任。人大代表曹可凡也批判虚假的数据严重影响观众对好作品的评价。从行业发展来说,数据虚假会让真正优秀的作品难以脱颖而出,破坏健康的创作氛围。
平台态度
腾讯视频称报价表显示能刷流量但交钱后是否能刷成功存疑,刷流量对平台无益处。爱奇艺则积极应对,2016年建成流量防刷系统。2014年就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反作弊,现在团队有百余人。平台的抵制态度表明造假行为不得人心,也体现对自身质量和声誉的维护。
谴责之声
“水军”报价表曝光后,众多网友纷纷谴责影视剧“刷播放量”现象。这种现象违背公平竞争原则,损害观众利益,实在是令大众感到愤怒。大众希望看到真实的数据反映作品好坏,而不是被虚假数据所蒙蔽。
未来展望
虽然目前有平台积极反刷量,也有大众的谴责,但要彻底杜绝这一现象并不容易。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加大惩罚力度。行业自身也要建立更严格的自律机制。平台之间可共享反作弊技术成果,共同打击刷量行为。
你是否也被影视播放量数据造假欺骗过?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谈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