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流量网红的崛起和覆灭如同烟火般绚烂又短暂,这其中隐藏的规则、道德与法律的边界以及背后的逐利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流量网红的迅速崛起
在网络的大浪潮下,这些流量网红的崛起常常快得惊人。就如温婉,仅仅15岁开始涉足网络。在她17岁时于抖音上一则短视频就让她10天涨粉千万。彼时的网络平台像是一个巨大的造星工厂。一些人有独特的风格或者做了某些引人注目的事情就迅速走红。例如牌牌琦因跳社会摇走红,陈一发从建筑设计师转行成为主播后,凭借着感情戏码积攒人气。
他们出身草根,没有太多背景支持。靠着独特风格吸引大众的目光。这些风格或许有些怪异,但却正中了网友们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再加上互联网强大的传播能力,他们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他们就在这一波波的热潮中成为初代流量网红,站在了流量的风口浪尖。
流量带来的收益与狂欢
一旦成为网红,流量所带来的收益便滚滚而来。徐勤根走红后接广告,在虎牙直播,甚至想对粉丝群收取高额费用,包年高达7.5万元。殷世航在直播间求婚噱头下一场直播销售额达到4629.76万元。这些金额让很多人惊叹不已。他们所站之处成为焦点,他们每一次直播,每一次发视频都是一场热度的狂欢。
而且这样的狂欢还具有衍生性。鬼畜视频在B站上因为这些网红而兴起,大量的二次创作视频进一步推动了热度,处于流量中心的网红们在这热度的浪潮中沉浸,享受着流量带来的名气和财富。原本平凡的人,仿佛一夜之间就走向了人生巅峰。
道德法律问题浮出水面
可是随着他们知名度和流量越高,他们的各种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辛巴在直播销售燕窝时存在商业宣传问题,被罚款并且禁号。牌牌琦视频内容中出现不良主题被封禁。他们很多人都在边缘试探,先是用一些特别的方式走红,可在走红后为了维持热度或者获取更多利益,往往开始走一些违背道德或者法律的道路。
这些被禁封的网红大多是因为自身行为存在不当之处,可能影响到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他们当初被大众喜爱的那些因素,在触及到道德和法律红线的时候就变成了沉重的枷锁,将他们拉了下来。
网红生涯短暂性
从众多流量网红的整个生涯来看,都是极其短暂的。从迅速走红到被封禁往往就是一段时间的事。那些初代网红们曾经站在巅峰,众多粉丝和流量围绕着他们,可当问题发生后,很快就消失不见。像天佑、莉哥、卢本伟等人,都是红极一时然后销声匿迹。
这短暂的生涯其实也反映出了网络的新陈代谢是极其快速的。新的网红不断出现,人们喜新厌旧,如果再加上自身出现问题,那么就只能更快地被人们遗忘。
与娱乐圈规范的对比
网红主播看似人气高涨,可和娱乐圈相比,在行业规范程度上还差很多。娱乐圈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着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明星们在公众面前的言行会受到很多约束。而网红则比较松散。
他们在直播的时候往往是随心所欲的表演,一些过度夸张或者负面的东西容易出现。而这种不规范对整个网络环境尤其是未成年观众是有影响的。
平台的责任与走向
这些网红的走红离不开平台,平台也要为网络环境负责。炒作式带货会让平台陷入不良的循环中。比如殷世航这种闹剧式的直播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把正规带货主播的流量抢走了。平台如果放纵这样的行为,以后正经带货主播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
这些流量网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看似美好的流量世界,却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平台、网红自身以及大众都需要深刻反思,你希望这种混乱的网红现象一直持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