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从起步的爆品打造到破圈,是个巨大挑战,这涉及诸多因素的把握,也像不少行业在谋求发展时要注意的关键之处。这中间有亮点也存在痛点,值得探讨。
中小企业起步阶段爆品与流量
起步时做爆品是战略要点。比如在特定小红书账号打造的小众美妆爆品,2023年这款产品刚推出时以独特的燕窝成分护肤概念,吸引少量精准客户。在抖音等社交平台的精准流量投放下,靠美妆博主种草才有了第一批销量。这足以证明起步期爆品和流量紧密相连。再看一服饰品牌,其2022年推出主打防水的轻薄风衣,初期精准流量都是户外爱好者人群,这些精准流量为爆品奠定了基础。
每个成功的中小企业爆品背后,都有精准流量的加持。2021年在杭州的一家宠物用品企业,以独特的宠物智能喂食器为爆品,靠宠物相关的论坛、小红书等渠道的种草引流。2019年一家互联网健身公司,以家庭健身课程包为爆品,就是借助健身达人的微博等社交平台分发,才有了初期的成功。
中小企业破圈关键
销售额达3亿 - 5亿后,品牌破圈至关重要。像元气森林这个品牌,初期靠着气泡水在年轻人群体中有了一定份额,当销售额到一定规模后,大量投入广告在电视等传统媒体上,扩大产品知晓度走向大众。
同样,完美日记在取得初期的成果后,开始请明星代言,从线上到线下开设体验店,破除原有美妆客户的圈子,走向更广泛的受众。这都是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通过传播手段等破圈的实例。
再看名创优品,前期在部分城市和特定的消费群体中扎根后,大规模在全国扩张门店,甚至开拓海外市场,与各类IP合作,从而扩大影响力,都是破圈战略的成功典型。
餐饮业现状
2022年12月23 - 25日北京餐饮呈现不同的恢复情况。在三里屯的商场连锁餐饮,这期间客流量逐步回升到接近疫情前的80%。但不远处的街边独立餐饮,客流量却只有以前的40%左右。
写字楼周边餐饮的客人也是稀稀拉拉,比如建国门附近写字楼周边的餐厅,午餐时段不少餐厅只能坐半满。这反映了目前餐饮回暖的不平衡。
看到大量街边店消失,上海南京路为例,以前满满当当的街边小吃店和小餐馆从2020年开始就不断关闭。商场也有空置店铺,深圳的一些大商场从2021年至今都有店铺未能成功出租。
各地消费券助力市场复苏
12月以来的消费券发放起到积极作用。例如成都发放餐饮消费券后,据抽样统计20家餐馆客流量增长约30%。消费券涉及很多领域。沈阳发放的家电消费券,让某品牌电视的销售额增长了15%。
有些地方的通用消费券能让老百姓更自由选择消费场所,提升整体市场活力。像武汉,通用类消费券能用于超市、餐饮等多地,一方面减轻百姓消费负担,另一方面让市场资金流动起来。
专属类的消费券帮扶特定行业。比如南宁针对文旅发放消费券,不少旅行社的游客预订量增加了20%。
企业的特色运营举措
物美通过抖音直播卖货改善服务。如在朝阳区的张先生表示,以前在物美买东西得去超市,现在直播间下单半小时就送到,确实方便。
山姆扩大电商服务范围,在还没有实体门店的某些三线城市,顾客通过山姆app下单就能购买商品。这既方便了顾客也扩大了企业影响。
茅台集团的数字人民币新体验是一种创新尝试。在活动开展的四家城市旗舰店中,一些年轻消费者表示很愿意体验这种新的支付和消费互动活动。
五芳斋调整菜单培育新业务点。从杭州的五芳斋门店看到,烘焙产品确实吸引不少消费者,在销售高峰时段需要排队购买。
地方的产业规划
上海的规划目标远大。如果培养出千亿级领军企业集团,以纺织行业来说,能打造出数个国际知名的高端纺织品牌。对于百亿级头部企业集团,在电子信息领域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时尚消费品特色产业园区,或许会在未来几年吸引大量的设计人才和创新创业公司。这一系列规划将改变上海的消费市场格局,提升其在全国和国际上的时尚消费等领域的地位。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和各行业的相关举措一直在推进探索,大家对于各地为刺激消费和企业发展的做法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