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闲鱼和淘宝拍卖业务整合,这一事件很是引人关注。页面整合完成,人事变动不大,这一整合背后到底有何玄机?这是个让很多人好奇的热点。
业务整合早有预兆
在PC端淘宝拍卖界面左上角logo变为“闲鱼拍卖”,闲鱼APP近日也主推拍卖业务。这其实是一种信号,在正式整合之前就有这样潜移默化的动作,可见阿里巴巴早有计划。这或许是阿里巴巴对市场布局进行深度考量后的前奏。企业会从多方面因素考虑,比如资源的优化配置等。这绝不是一时兴起的决定,一定是经过长时间的战略规划。
阿里巴巴这种整合前奏的表现也能从一些其他企业的操作中找到共性。很多企业在进行大规模业务整合之前都会有试探性的动作,先从小的方面入手做铺垫,看市场和用户的反应。
打造分享经济矩阵
阿里巴巴此次整合显现出打造“分享经济矩阵”的意图。在当下分享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阿里想利用二者的优势构建这样一个矩阵。闲鱼和拍卖业务都有分享经济的属性,整合后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这种战略布局有助于阿里在分享经济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像其他互联网巨头也都在积极布局分享经济,比如腾讯等。阿里想通过这种整合来拓展分享经济的版图,挖掘更多的用户价值和商业机会,毕竟分享经济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财富大坑。
卖方的差异
从卖方看,闲鱼与淘宝拍卖有很大区别。闲鱼是典型的C2C模式,都是个人卖家,售卖商品主要是常规消费品像手机、电脑等。而淘宝拍卖早期尝试C2C后更多转向B2C模式,有大量中小企业参与,拍卖物品除常规消费品外还有不动产等。
这意味着它们的卖家资源和商品类型完全不同。闲鱼的卖家可能更趋于零散的个体,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商品大多价格相对低。而淘宝拍卖的卖家相对专业,涉及的商品更复杂多样且更具价值。
买方的不同
买方群体也存在差异。闲鱼以85后至95后为主,客单价虽未公布但参考转转大概在500 - 600之间。淘宝拍卖买家以个人为主也有公司,客单价推测高于闲鱼,毕竟涉及车、房等交易。
不同的年龄层次和购买力水平代表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年轻群体可能更多会关注性价比高的小物件,而有实力购买车房等不动产的买家需求则完全不同,他们更倾向于高价值物品的投资或消费。
负责人的看法
闲鱼负责人谌伟业觉得闲鱼用户购买率高、客单价高有很强购买力。卢维兴表示淘宝拍卖除不动产等也有普通消费品,目标用户差异不大。双方负责人的看法反映出两者有融合的可能。
他们站在自己的业务角度看到了业务之间可以互补的部分。谌伟业强调了闲鱼用户的购买力,这可能是未来整合后推动拍卖业务发展的重要动力。卢维兴指出淘宝拍卖普通消费品的占比,这表示二者有着潜在的客户交集。
阿里的宏观布局
与其说两个业务相互需要不如说阿里需要二者合并。既做二手买卖又有很强互动性,符合与分享经济的社区化平台打造。这种整合能够让阿里旗下业务资源更好整合,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阿里巴巴一直不断调整自己的业务板块,通过整合利用协同优势发挥更大的效能。此次整合能够增强在二手交易市场的整体影响力,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那么你怎么看待闲鱼和淘宝拍卖业务整合后的发展?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