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朋友圈被拼多多提现成功的截图刷屏时,谁能不心动?贪念加上朋友成功的刺激,我们很容易就陷入其中,但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内幕。
拼多多活动的初期策略
拼多多在活动初期为扩大宣传,会提高提现成功率。就像曾经让一万人百分百提现,这一举措引发了第一波用户炫耀式自传播。他们在朋友圈晒,对朋友说可以薅羊毛。这种做法就像在平静湖面投下大石块,激起层层浪。另外,活动初始好友助力金相对较高,一次助力可能有一两元,很快就能攒起来,这也是大家积极参与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背后是商家的精明算计,他们利用大家想占便宜和爱分享的心理,通过小成本投入来获取大量用户。比如在某个小范围内投入一定奖金,换取了无数的曝光度。
用户陷入助力漩涡
很多人是在亲戚朋友推荐下参与进来的。亲戚出于情面让你帮忙助力,可是进入后发现自己也想试试提现。而当你自己参与进去,你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就像我给朋友助力后自己参与,结果死活凑不够100元,到后面一个人只能助力0.01元。这还不限于陌生人,在亲人同学发了链接之后,看到朋友圈有人提现成功,我们出于信任也纷纷加入,却陷入了助力怪圈。
这时哪怕知道可能提不了现,但是为了那所谓的100元,还是会不断拉人助力。在亲戚群里,别人发了你不点感觉不给面子,这也是拼多多抓住的社交心理。
商家的盈利逻辑
即使大家最终都难以提现,拼多多还是赚了。每次的分享都会给平台带来曝光,拉新效果非常显著。平台的裂变效应就像指数增长一样,从1到2到4不断倍增。而这些分享拉来的新用户成交率很高。虽然一个顾客可能只花很少的钱,但众多的用户汇聚起来就是很大的利润。
例如,一个新用户可能看到了助力广告,本来没打算购物,但看到商品便宜就下单了。据估算,每个曝光的成本非常低,和收益相比微不足道。
与以往营销手段对比
以前就有类似的营销手段,像QQ空间转发马化腾生日送会员。都是利用人们爱占便宜的心理,用一点小利益诱惑人们去转发。还有利用爱国热情来进行宣传的,虽然动机略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通过大众心理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
拼多多就抓住了大家想省钱和不想落于人后的心理。从起源来看,拼多多从三四线城市发展起来,社交电商是其特色,砍价就是常见推广手段。这里面的顾客很多都冲着便宜来,这也是拼多多看清的市场需求。
平台的应变调整
拼多多并不是一直让大家都能轻松提现的。例如11.1全网火爆可能是因为后台提高了提现概率。但没提到现的人,平台也会给一些补偿,像给我送“500 - 50”的限时券。每次不同的操作都是为了平衡成本和用户吸引力。
在不同的活动阶段,规则会调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用户的参与度,并且降低成本。
客户的心理分析
有的客户领红包可能在乎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社交中的话题性,感觉比别人领得多会有成就感。在微信这个大社交平台上,拼多多深入洞察中国人的社交心理。比如亲戚好友发砍价链接,你不想破坏关系,哪怕很烦也会去点。这种微妙的心理推动了拼多多活动的广泛传播。
你是否参与过拼多多这类活动,后来发现被套路了?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分享经历,觉得文章有用的话就点赞和分享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