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界,不同投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策略,这当中既有对市场难以捉摸的感叹,也有对潜力公司价值判断的独特见解,这些都是吸引我们去深入了解投资界的魅力所在。
市场难以捉摸
市场的情况复杂多变,就像方三文所说,他基本上不评价市场,因为搞不清楚。市场的短期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可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突发的政治事件、企业的突发危机等。这使得即使经验丰富的投资人,也不敢轻易对短期市场下结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更应认识到这一点,不要盲目跟风判断短期走势。而长期,像方三文说的没问题,是因为从宏观经济等大方向来看,只要经济发展,长期是有潜力的。
潜力股的关注要点
曾经做一级市场基金的刘志超有抓住十倍股甚至百倍股的经验。像他投资的声网,B轮投下到如今有50倍收益。那看向一家公司能否成为潜力股时,关注的点有很多。例如它的商业模式,如果商业模式容易形成马太效应产生垄断,这在投资选择里是比较有利的。像在研讨中提到的,天生就容易形成垄断的商业模式的公司往往很有潜力。
risky的投资体验
当想到特斯拉或者蔚来曾经面临资金链快断裂快要破产的情况时,投资者的心态是很关键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全仓投入,恐怕很少有人能安心睡觉。这反映出投资高潜力股价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像在它们低谷时期,普通投资者难以承受股价的巨大波动。而且这也体现出分散投资的必要性,不能把所有希望放在一家看似高潜力的公司上。
消费股等方面的见解
杜可君在雪球分享了很多互联网消费股相关观点。从他那里能看到一些有增长潜质的公司特点。对比不同消费股或互联网公司,判断其能否投资。有的公司可能当下不被看好,但从长期消费趋势等角度,好比消费习惯变化、线上消费人数增长这些实际的情况来看,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契合这些趋势,就可能是有投资价值的。投资者需要关注这些现实因素,深入调研。
投资仓位的控制
不同的投资目标会导致不同的仓位控制。仓佑加错 - Leo提到10倍股要控制仓位去做。有些人满足于每年8%的增值,这是偏保守的投资目标。这里体现出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回报来决定在不同类型公司的投资占比,就像选择可能成为10倍股的公司要谨慎控制仓位,避免过度冒险。
投资对象调研难度
刘志超提到的B站和理想汽车相对散户来说比较好调研,而有些公司就没那么容易调研了。例如在私有云领域,国内有一些宣称的独角兽企业。拿广联达举例,我们需要花时间去观察它。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难以调研就意味着风险评判更难,就像面对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判断失误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