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短视频的迅速崛起无疑是个巨大的热点。从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中国短视频APP的使用时长有了爆炸式增长,这背后隐藏的巨大带货潜力,成为了商家们争抢的蛋糕,抖音和快手这两大巨头的竞争也格外引人注目。
短视频发展状况
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这段期间,中国短视频APP的日均使用时长从不到1亿小时猛增到6亿小时。抖音、快手、好看视频位于前列。这其中必然有这些短视频对用户的独特吸引力。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这些短视频应用不断地优化功能,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的服务内容。这时期大量的用户涌入短视频平台,一二线城市以及海外人群对抖音青睐有加,而快手则吸引了很多三四线城市人群。
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体现在使用时长上还不够,点赞、评论等用户互动数据也是重要体现。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这些互动数据显示出平台的人气以及用户的活跃程度。例如抖音和快手的KOL赞评比不同,反映出用户与KOL互动方式的差异。
商家对短视频的青睐
短视频平台使用时长的增长,意味着巨大的流量,这让众多商家眼红。商家们看到了短视频背后的商业价值,想要借此推广商品。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这种视频化推广方式更能抓住消费者的心。例如许多新兴品牌,没有雄厚的资金做传统广告,就首选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
另外一点就是短视频平台的消费人群很庞大。这遍布各个城市各个阶层的人群构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同消费群体有不同的消费需求,抖音和快手用户的分层也有利于商家进行精准定位。
赞评比背后的人群差异
快手KOL的赞评比是14.9:1,抖音KOL是40.1:1,数据差异很明显。这说明快手用户更积极评论。在快手,大多是三四线城市人群,他们可能更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与他们的生活方式等有关,比如他们更习惯于通过积极评论来和KOL交流。
而抖音KOL要获得较多赞才可能得到一个评论,这与抖音用户多为一二线人群和部分海外人群的构成有关。这些人群相对比较内敛,或者说更多只是欣赏内容,不太积极参与评论,但不影响他们给赞。
平台用户活跃度和粘性
抖音用户活跃度比较高,相对更好战,可能更倾向于参与各种话题挑战等。抖音平台的算法机制,使爆款内容流量持续走高,它不在乎是不是有名的KOL,只要内容优质就有流量。比如很多小众创作者在抖音凭借独特内容突然爆火。
快手的平台粘性更高,靠的是较高的评论数。快手用户间互相称“老铁”,关系很紧密。面对自己喜欢的KOL,快手用户会反复观看和评论,这使KOL和粉丝之间有很强的社交联系。
流量分发策略
抖音主要把流量分配给优质内容创作者,注重内容创造,这使得内容有爆发性。不管创作者是新人还是老人,只要内容好就能获得流量。不过这也意味着即便是大的KOL,没有持续好内容,播放量也不稳定。
而快手更注重粉丝与KOL关系,“老铁”越多流量越多。粉丝间的粘性转化为“粉丝经济”提供了稳定的流量输出。虽然快手的大V超过100万粉丝作品推荐曝光权重会降低,但整体上粉丝与KOL间的互动产生的流量转化不容忽视。
快手的“老铁经济”在带货上非常有优势。“老铁”之间信任度高,KOL推荐什么“老铁”很可能就买什么。而且快手用户多是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人群,这种消费群体消费通路很直接,在平台购买方便。
抖音适合给用户种草,凭借优质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但实际转化在某些货品上却不如快手。比如卡思数据显示KOL投放前10行业中,美妆排第一位。然而淘宝联盟显示抖音转化好的是服饰鞋包,快手美妆投放KOL多且转化好。
大家对抖音和快手的这种竞争发展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也请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