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好友助力砍价在电商平台十分流行,然而“差一刀”却让很多人恼怒。像拼多多这类砍价活动,到底是正常机制还是暗藏猫腻?这是很多参与者心头一大疑问。
砍价活动盛行
拼多多的砍价免费拿商品活动备受瞩目。很多电商平台都采用类似的拉新促活手段,它利用了人们想要免费获取商品的心理。许多消费者,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群体,看到有机会得到免费商品就很心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人们在社交圈里互相发送拼多多的助力链接,无论是在家庭群里,还是朋友圈中,这种链接随处可见。同时,这也确实为拼多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新用户。
平台之间存在竞争,为了吸引更多用户,采用这种方式来增加用户对平台的粘性就变得很普遍。例如一些新崛起的小电商平台,为了迅速打开市场,也模仿拼多多推出砍价活动。
主播直播砍价遭遇
3月17日,游戏主播“超级小桀”的直播引人关注。他选择了拼多多的手机砍价活动。开始通过平台给定的“免单卡”、抽金币等方式,很快就达到了99.98%的免单进度。这本该是很顺利的,但后续问题接踵而来。他将助力二维码展示出去,想要集齐最后的些许金币,却遇到诸多问题。比如,当他把链接发出去后,进度卡在10.4个金币不再变化,而且有人无法成功扫码助力。
他致电拼多多客服,得到的回应是并非所有人助力都能成功,有随机性,人太多还可能被判定为“恶意刷量”。按照主播的说法,当时哪怕只有几千人助力,也不该是这样的结果。而且因为平台只显示前30名助力者,具体有多少人助力并不可知。
拼多多助力规则模糊
拼多多关于免费领商品的规则并不详细。只是表示要邀请好友,并且好友助力结果由系统随机确定。但对于助力人数确切要求和获奖概率等都没详细说明。这样的规则下,用户在参与过程中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例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3600多条相关投诉。有些人表示邀请了数百好友助力,却被平台“吞刀”,也就是不承认助力成功。还有人不堪其扰,总是收到别人的助力链接,自己去买虚拟商品助力也不成功。
marketplace也有用户反馈,他们很努力地邀请朋友助力,但最后总是觉得受到欺骗,到底邀请多少人才能成功毫无头绪。
是否虚假宣传难判定
法律人士对此有不同看法。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认为,从拼多多砍价活动的规则来看,平台对助力人数及获奖概率没有做出确切承诺,很难认定为虚假宣传。不过李旻也提到,如果活动界面弹出的中奖信息是虚构的,那平台可能存在虚假宣传,只是这种情况很难查证。
从法律条文角度来看,要界定这种商业活动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确实比较复杂。不同的解读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例如有的法律专家认为,只要平台没有明确保证用户一定能砍价成功,就很难说存在虚假宣传。
消费者应理性对待
夏学民认为,如果消费者只是为了娱乐,参加这类活动也无妨。但要是真想要免费得到商品,就可能会透支自己的信用资源。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拿到免费商品过度消耗在社交网络里的信誉,不停地发送助力链接给朋友,让朋友产生反感。而且很多商品即使费尽周折砍价成功,质量可能也不尽如人意。像有的消费者为了一个质量不好的小电器,花费大量精力拉人砍价,结果很失望。
平台需规范操作
平台的游戏规则必须合理合法。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平台应该对规则表述得更清晰准确。如果总是让用户处于一种迷茫又被欺骗的感觉中,对平台的形象是非常不利的。比如如果能确切告诉用户最多需要多少人助力,或者大致的获奖概率,就能给用户更明确的预期。在商业竞争中,要想获得长远发展,用户信任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