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用户信息的保护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使用规则正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就像脉脉与微博之间的事件,一方未被许可擅用数据就引发诸多问题,这值得深入探讨。
脉脉的侵权行为
在微博与脉脉的合作中,脉脉的行为多处违规。首先,在合作期间,脉脉未得微博授权以及未注册用户许可就将脉脉用户通讯录里的联系人与微博用户对应展示。例如一个普通的微博用户,在未知情下信息就被脉脉利用。其次,脉脉还调用用户教育和职业信息,这些信息在合作协议中是未被允许调用的。这表明脉脉无视协议规定,严重侵犯了用户权益。
法院判决依据
法院判定脉脉违规有其明确依据。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脉脉与自身用户的协议对非脉脉用户无效,所以不能收集有联系的非脉脉用户信息。另外,有员工表示自己虽授权脉脉好友关系,但无法区分不同用户,这体现用户授权的随意性,不能作为脉脉抓取非脉脉用户信息的依据。例如在很多软件使用中,用户可能没有仔细看完条款就随意授权。
微博平台的保护
微博平台在这次事件中有积极的作为。微博一方面通过0penAPI接口协议规范第三方抓取行为,禁止爬虫抓取用户信息。在合作结束后,脉脉未按约定删除相关信息,微博进行维权。例如微博研发经理指出协议明确规定可获取的用户信息范围,脉脉超范围获取,微博必然要保护自己用户的数据安全。
用户授权的模糊性
像很多情况一样,用户授权具有模糊性。在这个事件中证人无法准确区分脉脉用户与非脉脉用户就授权,这是用户接受格式合同常见状态。在现实生活里,很多用户在下载应用时,大量的授权条款根本不看就直接同意。这反映出用户在数据信息保护认知上的不足,也给像脉脉这样的公司可乘之机。
平台对数据的管控权
平台对于用户数据具有管控权。即使用户同意软件收集信息,如果没有平台许可,平台也有权主张权利。就如同微博平台,虽然用户授权脉脉获取自己微博信息,但微博不同意就有权制止。而且平台还有监管责任,如果发现侵权要警示用户,并对第三方追责。例如在电商或通讯平台等也都要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大数据使用规则的规范意义
微博维护用户信息安全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使用规则需要被规范起来。此次微博对脉脉的行为做出维权行为对整个大数据使用环境做出范例。如果数据可以随意被未授权使用,那么每个用户在各个平台的信息安全都将得不到保障。
那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觉得平台还应该在用户授权过程中做出哪些努力来避免这种侵权现象的发生?希望大家评论,也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