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课堂后,抖音旗下学浪APP 7月31日将停止服务,此前阿里巴巴也对淘宝大学进行业务调整,网络巨头们的培训业务集体收缩,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巨头业务调整动态
2024年,网络巨头们的培训业务变动不断。4月24日,阿里巴巴宣布撤销淘宝大学,将其转变为淘宝教育,从培训业务部门调整成商家服务部门,且不再开发新的课程。如今,抖音旗下的培训类 APP 学浪也将在7月31日停止服务,曾经热闹的网络巨头培训业务板块,如今正逐渐冷清下来。
这些巨头在互联网行业举足轻重,它们涉足培训业务多年。淘宝大学曾经汇聚了众多电商培训课程,免费课与价值几千元的课程都有,为许多想要踏入电商领域的人提供了学习平台。学浪依托抖音庞大的流量,也吸引了不少知识付费达人入驻。
教培消费贷乱象
在教培业务中,消费分期贷款变得很普遍。很多学生、宝妈以及中低收入者,在不知情或者被诱导的情况下办理了教培类的消费分期。尽管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表明阿里、腾讯、抖音的培训业务和消费贷直接相关,但这种行业乱象的确伤害了很多消费者。
比如一些教培机构,夸大课程效果,让消费者误以为购买课程就能获得巨大收益,从而诱导他们办理消费分期贷款。一旦消费者发现课程价值与宣传不符,想退款却面临重重困难,分期贷款也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这种现象在整个教培市场一度很严重。
平台导流效果不佳
平台常用的导流手段在如今似乎不太奏效。像9.9体验课、邀请大 V 老师授课等方式,原本是想为培训 APP 吸引流量。但实际上,很多用户购买9.9体验课后,拿到课程链接或者被要求去某个 APP 查看课程时,根本不会去看。
究其原因,用户觉得麻烦,不希望下载过多 APP。而且现在信息繁杂,用户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某一个 APP 上。比如一些用户在抖音上刷到课程宣传视频,购买后再让他们下载学浪 APP 去学习,很多人就会选择放弃。
授课方式转变趋势
如今,授课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很多老师和达人不再依赖课程 APP 发布课程。腾讯会议等办公会议类软件成了新的授课工具,老师直接用腾讯会议发起培训、咨询类的授课与讨论,系统还能自动整理课程内容,也能查看历史记录。
对用户来说,相比直接收到一个课程包,更希望有老师在直播中与他们互动。例如每周在直播中和用户交流学习内容、解答疑问,效果比单纯提供课程包要好得多。很多知识博主也发现,通过直播授课能够更好地留住学员。
APP 用户粘性问题
培训 APP 的用户粘性普遍较低。像学浪 APP,虽然背靠抖音集团,但很多非知识付费达人对它并不熟悉。用户即使在抖音上购买了课程,也更愿意直接在抖音订单里查看学习,而不是再下载一个 APP。
同样,千聊、荔枝等 APP 上虽有课程,但绝大多数用户不是主动去这些平台搜索课程并下单的。用户扫码购买某个老师的课程后,在该 APP 上也主要是看这位老师的课程,很少会顺便去买其他不了解或没需求的课程,这导致 APP 难以形成良好的用户生态。
中小工具公司机遇
巨头关闭相关平台,对中小工具公司来说反而是机会。大厂开展培训业务投入人力有限,例如只投入几十号人。但市面上有上百家做授课工具的中小公司,他们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响应更加积极、专业。
抖音、视频号等平台都有课程挂载功能,这些中小课程服务商能凭借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客户。随着巨头培训业务收缩,客户、流量和机会会逐渐流向中小工具公司,有望重塑教培市场的格局。
你觉得教培市场未来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觉得文章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