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电商依靠社交和直播玩法发展得如火如荼,可背后的问题也不少。下面就来深入分析下其中种种情况。
发展势头迅猛
当下,短视频平台电商的发展速度惊人。抖音、快手这类本以社交为主的平台,依靠直播带货模式,让大量的商品找到了新销路。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商家入驻销售衣服、食品、日用品等各类商品。拿数据说话,仅快手平台今年前几个月电商的交易额就相比去年增长了很多。其依靠单品流量的引导优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来购物。
监管漏洞凸显
然而,这些平台却缺乏对商家的有效监管。很多商家不按照电商退换货规定执行,售后服务态度极差。比如网友李先生在某视频 APP 直连购物平台买的海鲜到货变质,卖家就是不退货。还有王先生,通过主播买的风扇有质量问题,商家承诺退款却食言。投诉这类商品问题的案例越来越多,体现出平台管理的缺失。
虚假宣传频现
部分商家在短视频电商平台虚假宣传成了“常规操作”。他们在直播中把商品效果夸大,可消费者收到货后却发现商品与描述不符。消费者满心欢喜收到的商品,不是尺寸不对,就是功能效果差。在网络上,到处都是消费者吐槽短视频平台上买的商品虚假宣传的帖子,反映出这个问题已经很普遍。
目标群体偏爱
这类电商特别青睐那些对网上购物不太熟悉的群体。这部分人群缺少比价意识,看到新奇实用的产品就会下单。商家抓住这个特点,哄抬物价,部分商户定价能达到大型电商平台的 2 - 3 倍,利润空间巨大。比如一些所谓“高科技”小产品,在短视频平台售价几十元,而在正规电商平台可能只要十几元。
法律责任明确
上海君澜(无锡)律师事务所律师何至诚指出,只要平台从事销售经营活动,就要按相关法律履行电商平台责任义务。消费者购买到质量问题商品,能向销售者索赔。若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有效信息,消费者可向平台索赔,平台再向销售者追偿。而且如果侵害了消费者生命健康权,平台未尽义务要担责,体现了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
平台加强治理
面对电商乱象,快手等平台也开始行动。今年加大了管理力度,发布了平台电商经营规则,并对数批违规用户处罚。对商品质量、物流、售后违规的用户,让其关闭购物车功能 30 天,在售商品下架,严重的还会关闭直播功能 30 天。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平台整改的决心,有望改善平台购物环境。
大家在短视频平台购物时,有遇到过哪些糟心事吗?觉得平台现在的治理措施能有效解决问题吗?欢迎点赞、分享文章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