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发展历程中,流量的争夺一直是核心,从百度到微信,再到如今的抖音、快手,流量格局不断变化,电商平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竞争步入白热化。
百度时代的电商开端
早些年,淘宝为扩充客源,从百度大量购入流量。那时许多用户习惯在百度进行购物搜索,百度由此积累了丰富的流量和用户数据。没多久,有商业眼光的百度亲自下场,推出了C2C电商平台“有啊”,试图在电商领域分一杯羹。当时淘宝为流量之举,在一定程度上为百度进军电商奠基。
而这段经历成为电商竞争中流量入口争夺的早期案例,也暗示着流量掌控权对商业拓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百度有啊的建立,电商市场开始经历一轮新的变动,各平台对流量的敏感度大大提升。
微信时期的流量转移
淘宝卖家们为获取更多流量动起了新脑筋,借助微信转移流量。数百万淘宝客如同工蜂般活跃,在微信和阿里之间来回穿梭,为阿里商城引导大量客源,顺便自己也从中获利。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为电商提供了新的流量源泉。这些淘宝客通过各种推广手段,将微信里的潜在消费者引到淘宝。
这一现象在社交平台和电商之间架起了一道流量桥梁,使得微信成为电商流量的重要中转站。同时也显示出电商平台对外部流量的拓展策略十分灵活,不放过任何获客机会。
短视频时代的流量转移
当短视频崛起,流量迅速向抖音和快手聚集。为了在竞争中不落下风,所有电商平台都开始向它们采购流量资源。这两个超级APP凭借短视频内容吸引了巨量用户时长和关注度。电商平台看到其中商机,纷纷与它们合作,引入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来提升销量。
这一转变标志着电商流量进入新的阶段,短视频成为电商流量新的风口。电商平台必须紧跟趋势,才能不被市场淘汰,于是纷纷加大在短视频平台的布局投入。
抖音电商崛起的误判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抖音电商崛起的背后可能存在逍遥子的误判。一开始,淘宝高层认为抖音和微信一样只是普通流量入口,没料到抖音能在电商领域发展得如此出色。事实上抖音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电商生态,从单纯的内容平台成长为强大的电商平台。
这次误判让电商行业深刻认识到对新兴平台的发展潜力不能小觑。每个看似普通的平台,都可能演化成强大竞争对手,这警示着各电商需时刻关注行业新趋势。
存量博弈时代的竞争难题
如今,抖音、快手、小红书之后互联网很久没出现超级流量平台,电商竞争变成了存量博弈。用户手机里装着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多个电商APP,在哪下单成为问题。过去竞争激烈时商家还能寻找增量市场,如拼多多的错位竞争和抖音的换道超车。
但现在多数网民已经成为各电商平台用户,拉新变得困难。市场容量有限,各平台只能在现有用户中争夺份额,这使得竞争更加残酷,平台需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吸引用户消费。
电商平台的内容化转型
为提升用户粘性,电商平台纷纷加入图文种草、短视频直播、短剧等内容。淘宝将直播和逛逛两大内容场合并,让直播、短视频、图文打通;京东全力做直播,甚至把刘强东做成数字人放直播间营业;拼多多虽主打“货找人”,但也把“多多视频”设为首页一级入口,上架大量免费微短剧。
就连支付宝也搞内容生态和直播带货,投入10亿现金补贴和1亿广告资源支持创作者变现。电商从单纯卖货转为主动做内容,流量分配机制变化。因为内容更易留住用户,商家做好内容能获流量和生意。大家想想,现在的电商竞争如此激烈,未来电商平台还会有哪些创新的竞争手段出现?希望大家积极评论互动,也请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