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商赛道风起云涌,从董宇辉“小作文事件”到李佳琦被质疑“全网最低价”,从平台组织架构调整到出海扩张,各方面都在激烈碰撞。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场直播电商的混战。
主播之变:从争议到突围
董宇辉和东方甄选深陷“小作文事件”后,俞敏洪亲自出马协调。随后董宇辉另开新号“与辉同行”,首播就成绩惊人,涨粉近300万,销售额超1.5亿元。这一成绩展现出董宇辉强大的个人影响力,也说明在直播电商领域,头部主播有着巨大的引流和带货能力。即使历经风波,董宇辉依然能迅速在新领域打开局面。
而李佳琦这边,也陷入了不少争议。京东采销直播间相关人员在朋友圈晒律师函喊话他“二选一”,家电负责人质疑其“全网最低价”。这一系列事件显示出主播在直播电商生态中并非一家独大,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平台考量:平衡控制权与流量
平台暂时离不开主播带来的流量,但又绝不希望主播话语权过大,威胁自身商业生态。所以各大机构都有意识减少超头的直播频次和时间,淡化与超头主播的强绑定色彩。京东采销直播间的起势,正是抓住了平台这种集体心理,减少对单一主播的依赖,以更稳定的模式发展。
不过这样做也存在风险。一方面,失去超头主播可能会损失部分流量;另一方面,如果过度控制主播,也可能引发主播的不满,降低其直播的积极性和效果。所以平台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维护自身商业生态,又能保证流量的稳定。
品牌困境:低价冲击下的生存
现如今,一批新消费品牌倒下,“钢琴销量断崖式下跌”登上热搜,“低价”成了平台争夺用户最有力的武器。这给品牌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在低价竞争的环境下,品牌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降低价格,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对于一些传统品牌来说,可能因为成本较高,难以在低价竞争中胜出;而新品牌则需要在产品创新和价格之间寻找平衡。比如一些小众美妆品牌,要想在众多大品牌的夹击下脱颖而出,只能通过创新研发新的款式或功效,并保持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
平台扩张:出海与模式创新
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不少平台踏上了出海之路。Temu为拼多多带来了强劲的增长,自推出不到两年时间就已包揽4.67亿独立用户,与速卖通齐平,位列全球电商排行榜第二名。这显示出海市场对于平台拓展业务的重要性。
同时,国内各平台也在进行模式创新。B站推出大开环战略,上半年直播带货场次同比增长700%,通过“蓝链”进行视频带货的UP主数量预计也将倍增;视频号孵化出了一批主播,2023年GMV已达一千亿左右,被视为最有可能成为直播电商第四大平台的候选人。
技术应用:虚拟主播与AI客服
“虚拟主播”“AI客服”是电商直播最直接的应用场景。它们能够缓解部分人才短缺和成本高昂的困境。虚拟主播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直播,不知疲倦地介绍商品,满足不同时间段消费者的需求;AI客服则能快速准确地回答消费者的问题,提高客服效率。
比如一些女装品牌采用虚拟主播直播带货,节省了请真人主播的成本,还能通过不同的虚拟形象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而电商平台使用AI客服后,平均响应时间缩短,消费者满意度提高。
大促关键:争夺“低价心智”
白热化的电商大促618、双11,成为各大平台争夺“低价心智”的主要阵地。这不仅是完成业绩的关键考试,也是检验平台变阵成果的重要时刻。平台们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和策略,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
例如在618期间,有的平台推出满减、折扣、赠品等活动,吸引消费者下单。消费者在这些大促期间也会更加关注价格,比较不同平台和品牌的商品价格,从而选择最实惠的购买方式。
面对如今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直播电商行业,你认为未来哪个平台或主播最有可能突出重围,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也请为本文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