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大厂的发展历程中,“赛马机制”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它既带来过诸多成功的产品,也引发大家对其成本和未来方向的思考。
腾讯PCG搜索团队的由来
腾讯PCG搜索团队主要形成于2021年,这一年腾讯完成了对搜狗的收购。搜狗在搜索领域曾有一定影响力,其技术和产品积累为PCG搜索团队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搜索技术和产品打造上,有过搜狗经验加持的PCG搜索团队,本应该比启动时间不长的微信搜索团队更具优势。
微信诞生与赛马机制首功
2010年国外出现Kik应用,上线仅15天用户就达百万级。腾讯意识到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潜力无限,内部QQ团队、QQ邮箱团队(张小龙团队)和手机QQ团队同时布局类似产品。最终张小龙团队仅用一个多星期推出微信,它迅速脱颖而出,为腾讯赢得移动互联网“门票”,让腾讯看到“赛马机制”的威力。
腾讯游戏多工作室竞争
腾讯进入游戏领域后,鉴于端游市场竞争激烈,为更容易押中爆款,成立量子、光子、魔方等多个工作室。有QQ这一强大流量和现金富矿支持,多个工作室不断产出爆款。这也让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更加坚信,“赛马机制”是腾讯成功的内部机制之一。
信息流与短视频竞争
PCG曾有腾讯新闻、腾讯看点和浏览器三个图文信息流业务竞争。短视频领域,微视、yoo视频,后来还有微信视频号和QQ小世界也都在内“赛跑”。这些竞争在当时丰富了腾讯的产品生态,让用户有更多选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精力和资源。
其他大厂的赛马范例
百度在和今日头条旗下头条号竞争时,内部feed流团队主导的百家号和搜索团队负责的熊掌号激烈PK,最终百家号获胜,熊掌号消失。字节跳动那边,由头条视频发展来的西瓜视频、独立的抖音视频以及火山小视频团队也经历内部竞争,不过这也让字节的短视频业务多点开花。
赛马机制的未来趋势
互联网行业进入深水区,创新业务稀少,大厂间互相抢地盘。团队分散导致资源分散,增加机会成本和经济压力。如今AI时代,大厂在大模型战略上统一力量,像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都是如此。可以预计,在产品应用层面赛马机制会长期存在,但重大战略决策上大厂更倾向于All In。各位读者,你觉得“赛马机制”在未来互联网大厂发展中还能发挥多大作用?快来评论区说说,也别忘了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