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上网常遭遇弹窗广告、网络乱象等,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影响身心健康,网络世界对他们而言就像危机四伏的丛林。
网课弹窗困扰
从许多家长提供的电脑开机截图能看出问题严重性。未成年人上网课,每次开机就弹出游戏页面。家长顾先生家安装360开机小助手后,孩子开机上网课必看到360强制弹窗,其中一些打着“资讯”标签的“新闻”配着“大尺度”图片,这让家长非常担忧孩子受不良影响。
这些弹窗在孩子上网课的重要时段出现,分散注意力不说,还带来不健康内容。未成年人心智未成熟,难以抵御不良诱惑,长此以往对学习和心理都会有不好的影响,可互联网公司为利益不顾孩子身心健康。
游戏广告陷阱
对未成年人,获得免费游戏道具吸引力极大。比如微信小程序“贪吃蛇大挑战”,商城中一款“鹦鹉魔术师”皮肤需看120次广告,每次约25秒,共需50分钟。许多小程序游戏类似,操作环节诱导付费或看广告。
这大量的广告时间占用了孩子休息和学习时间。为得到道具,孩子可能一次又一次看广告,陷入游戏商家的陷阱,对其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干扰。
直播平台隐患
淘宝直播流量大,未成年人关注度高,部分网红主播直播能吸引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粉丝。可这样的大平台也会失察。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未成年人接触直播内容,若有不良因素,可能带来诸多不好影响。
主播的言行、价值观等会潜移默化影响未成年人。有的主播可能传递不正确消费观、价值观,而未成年人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到误导。
二手平台乱象
此前“闲鱼”低俗、色情报道不断。小磊在“闲鱼”咨询健身教练“私教课程”,教练服务之余有其他暗示,这在知名二手交易平台发生令人意外。
“闲鱼”用户多,未成年人也在其中交易。平台管理不善出现这类问题,易让未成年人陷入危险。一些低俗、色情信息对他们冲击极大,可能损害身心健康。
防沉迷落实不足
集中整治网络游戏平台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牵动着家长的心。很多平台和企业虽有尝试,但问题仍多。体验小程序游戏就会发现,很多环节诱导付费或看广告。
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是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手段,可现实执行差强人意。未成年人自控力弱,平台诱导付费消费易让他们沉溺其中,家庭也可能承受经济压力。
整治效果待提升
“清朗”暑期专项整治对未成年人上网遇到的低俗、色情产品零容忍,但记者采访发现,知名互联网平台仍有难言“正能量”的事情。这说明整治效果还有提升空间。
整治不能只在表面,要深入互联网各个角落。相关部门和平台需加强合作,制定有效措施,让未成年人真正能在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成长。
各位读者,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侵害,大家有什么好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