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驱动平台组织调整
随着下沉市场成为互联网平台发力本地生活的重要增量机会,竞争日益激烈。去年2月,美团启动“零售 + 科技”战略后的首次组织大迭代,到家和到店两大事业群合并,向王莆中汇报。这一调整旨在集中力量应对竞争,在本地生活的战场上力出一孔。大公司在前端让城市业务负责人带队决策,能更好地应对区域对手。
抖音也不甘示弱,浦燕子在2024年重点调整抖音外卖和抖音小时达业务归属,多次整合业务,将资源集中到更有优势的业务,美团和抖音都期望通过组织调整,在本地生活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美团研发资源深度整合
除了一线业务的调整,美团在研发资源上也动作频频。去年3月成立平台产品部,整合到店、到家等设计部资源成立新设计部。这一举措有利于统一设计思路,提升用户体验。而去年12月,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的到家、到店研发平台及美团平台技术部整合成立业务研发平台,进一步强化了研发力量的协同。通过这些整合,美团希望提高研发效率,更好地运营商家供给,细化服务颗粒度。
抖音业务人员优势明显
抖音在本地生活领域也有独特的人员优势。抖音生活服务的早期BD,多从字节跳动原SMB业务线转岗而来。他们销售能力强,熟悉自家营销产品逻辑和体系,还认可字节企业文化。这使得抖音在开拓市场时,能快速地与商家沟通,推广业务。这些业务人员的专业度和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为抖音在本地生活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线下实体寻求线上转型
供给端正在发生变化,线下实体店面临客流颓势,开始积极寻求线上转型。他们渴望接触线上平台,打开新的流量入口,深化消费心智。官方也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这一政策利好促使实体店更愿意与线上平台合作,也促使各平台加大对即时零售领域的资源投入。实体店和平台的合作,开启了本地生活的新发展模式。
多平台角逐即时零售
当前,多个平台进入即时零售领域展开角逐。抖音、京东、淘宝等凭借自身既有优势,成为即时零售第二梯队玩家。而美团、饿了么作为外卖平台,因入局早、运力和供给充足,进军即时零售是传统优势业务的延伸。和电商平台相比,外卖平台上中小商家和“夫妻老婆店”供给多,这是中国线下实体零售的基础。不同平台在即时零售领域都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品牌商拓展自身业务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品牌商也在积极拓展业务。去年优衣库接入淘宝小时达,体现了淘宝在服饰品类的品牌效应,也在品牌商家供给层面形成差异化竞争。抖音小时达则基于平台内容和流量基础,重点拓展有内容能力的连锁商家。不过有行业观察人士指出,目前抖音小时达更适合有运营能力的连锁商家,在服务中小单店方面有不足之处。整体来看,即时零售目前线上渗透率和消费者认知还需提高,供应链环节也有待深耕。
最后想问大家,你更看好哪家平台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发展?觉得不错的话,记得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