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已经走到第16个年头,这场“平台坐庄、商家做东、消费者做客”的游戏玩法愈发多样。各大电商平台也纷纷出招,下面为你揭秘它们的双11策略。
平台“放话”开场
每年双11,各大平台总是先“放话”。这对消费者而言,是在说投入大、价格低,吸引大家来购物。这可以提升平台声势,为大促预热;给商家信心,吸引更多入驻;还能和对手竞争,争取市场份额。像天猫、京东等平台,都会在前期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自己的双11活动。
百亿补贴阵营
百亿补贴如今成了双11热门玩法。从投入来看,能真正玩得起大规模百亿补贴的只有天猫和京东。天猫显性投入430亿,包括给消费者的300亿撬成交额、给商家的30亿撬广告投放以及100亿采购流量。京东则保守些,显性投入112亿,主要为产业带白牌商家补贴流量、价格和物流。拼多多作为百亿补贴开创者,今年双11有“百亿消费券”和“百亿减免”。
不同量级补贴
抖音虽跻身电商平台top4,但截至9月30日公开的双11现金补贴只到亿级。快手相对实在,拿出20亿用户红包和10亿商品补贴。相比于天猫和京东的大规模投入,它们补贴量级小一些,但也能为用户和商家带来一定实惠,吸引更多人参与双11活动。
“银百亿”优惠策略
平台为给商家腾出利润空间做折扣,推出各类“免字头”优惠策略,一财商学院将其归为“银百亿”,以免服务费、免佣金、免息为主。内容型平台常喊百亿流量补贴口号,就是把内容流量池倾斜到电商。这样短期牺牲内容换买卖,但能在双11期间促进商品销售。比如某些平台会在活动期间免除商家部分服务费用,降低成本。
平台玩法各异
天猫要求报名商家支持“官方立减 -15%”或“跨店满减(满300 - 50)”,凑得好约等于83折。京东目标是让更多“小微日销破万元”、更多“中型商家冲刺500万”。拼多多参与大促门槛高,必须“全网最低价”,降价商品提升全站流量权重。小红书则是9月发起「小红书双11种草学习季」,还像是举办创作和直播大赛,通过活动增加平台流量和销量。
双11的变化与挑战
现在每个平台都重新定义双11周期和名字,有些显得很“卷”。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复杂玩法可能会觉得疲惫,需要花时间去研究。对于商家,既要应对平台要求,又要在竞争中突出自己。在这个第16年的双11,平台、商家和消费者都面临新变化和挑战。
你觉得今年哪个平台的双11玩法最吸引你?欢迎评论留言、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