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小城的创业浪潮
在汪清这座边陲小城,曾经人们的生活按部就班,而电商时代的来临打破了这份平静。闫茂新就是其中一员,人到中年的他决定创业,把夫妻店从线下搬到拼多多。不仅是他,好多跟他年纪相仿的中年人也纷纷加入电商队伍,组成“再创业天团”。他们就像一群开拓者,要为家乡土特产开辟一片新天。
闫茂新的电商初探
一开始,闫茂新对电商并不熟悉,但他有决心。线下店只能服务周边,他想看看更大的市场。三个月前,他开始在拼多多卖朝鲜族大酱和泡菜、传统手工粉条等家乡土特产。经过不到半年摸索,小店已步入正轨,还积累了不少复购率高的老顾客。三月份店里卖大酱块,两个月销量就上涨,高峰时一月能卖近万斤,成了店里的“黑马”单品。
沙师傅的爆款之路
沙师傅同样在拼多多卖汪清特产,但爆款不同。他店里畅销的是蘑菇、木耳等干货,尤其受爱煲汤的大湾区消费者喜欢。沙师傅一开始只是小打小闹,后来发现市场潜力大,就和妻子专心做电商。经过两年努力,每年销售额可观。他看着包裹发往全国各地,心里满是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付出都值了。
供应商的新机遇
当闫茂新等电商商家在拼多多风生水起时,供应商也迎来新机遇。70 后许山玉 2009 年就返乡创业做酱,原本只在汪清县内小有名气。电商商家崛起后,她开始给他们供货。她的大酱走出汪清,大酱块、纳豆粉等成了爆款。李大姐也是供应商之一,为跟上电商客户节奏,打算将工厂搬到离大客户近的地方,提升发货效率。
村民变身带货达人
在汪清农村,一场电商风暴也在刮起。村民们拿起手机,到线上卖木耳、蜂蜜、松子等特色农产品。有的村子甚至全员带货,成了电商村。一位村民表示,以前农产品难卖,有了电商,再也不愁销路。在去年一年里,村里通过电商卖出了价值五十万元的农产品,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电商连接家乡与游子
电商不仅让家乡特产走出去,也让游子尝到家乡味道。大学毕业后去深圳打拼的韩林海,四年前在拼多多找到家乡的百草沟大米,一年就买两千多斤送亲友。闫茂新和供应商们期待着更多汪清特产走进大湾区、打动全国消费者。现在他们忙着选品、讨论视频展示和店铺设计,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汪清。大家觉得电商让生活变得不一样。
各位朋友,你觉得汪清这些特色农产品,哪一种最有潜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如果觉得文章有用,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