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演综艺现状
当下,各种演员竞演综艺不断涌现,《演员的诞生》《演员请就位》等节目轮番登场。这类节目一季又一季,消耗着演员资源和题材创新力。观众也产生严重审美疲劳,一些节目没办法只能用争议选手、网红“献丑”或者聚焦导师微表情来维持热度。比如某些节目找来有黑历史的选手“洗白”,或让信奉流量至上的网红参与,效果却差强人意。
“审丑”之风盛行
如今部分竞演综艺以“审丑”开道引发网络狂欢。像一些节目中,个别流量明星留下荒诞表演画面,节目中演员们一众“洋相”不断。节目还走“黑红”路线,不惜用场外争议甚至道德敏感问题做卖点造话题、博流量。这一现象让人不禁质疑,这些演员到底是按脚本装疯卖傻,还是本身业务能力低下。
锤娜丽莎案例
喜剧人锤娜丽莎在竞演综艺中的表演难言成功。但在她与导师间的互动里有不少干货。这表明即使表演本身不算出色,演员与导师的交流也能给人一些启发。可节目组似乎没把重点放在这种有价值的交流上,而是走上“黑红”引流、热搜先行的老路,有些本末倒置。
观众曾有的态度
在之前的类似节目中,糟糕的表演曾被群嘲。这是因为观众“苦烂演技久矣”,借此表达对当时“流量大于演技”的影视创作风向的不满。而当时出圈的导师指点,立足“审美通识”,把“炸裂式表演”的话术引向正常评价范畴,有助于大众理解表演。然而8年后,如今的节目却在“审丑”路上越走越远。
演技提升难题
指望演员在综艺片段录制的几天时间里“脱胎换骨”提升演技,要么是极小概率事件,要么是综艺剧本安排的先抑后扬。毕竟经年累月的学习、沉淀很难在短时间完成。现在一些节目却试图走捷径,还想通过一档综艺发掘被市场冷落的演技派,但随着大众审美提升和演艺环境纠偏,这越来越像伪命题。
行业发展方向
影视行业已转向“内容为王”的时代,过去几年观众为好作品、好演员真诚点赞。真正的表演“遗珠”是从好剧好作品走进大众视野,喜剧综艺里的优秀演员也是凭用心打磨的作品被认可。节目方、制作人应放下极端功利化思维,用真内容换共鸣,以创新思维开辟新赛道,让演员和作品回归专业与审美。
大家觉得演员竞演综艺该如何改变,才能重回认真探讨演技、发掘人才的正轨?赶紧点赞、分享文章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