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压力下的高额投入
2025年的车市竞争异常激烈,车企要想在这场混战中存活,就如同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在这一年,它们必须投入更多资金进行传播和营销。据市场分析机构预测,部分车企这一年的营销费用可能会比前一年增长20% - 30%。只有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把用户心智打透,才有可能活到2026年的黎明。
这种高额投入并非偶然,是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车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车企只有不断发声,才能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传播出圈需声量打底
现在很多车企都在谈社交媒体、社群传播,这也与当下的算法机制有关。然而,传播就像滚雪球,需要规模量的积累才能滚动起来。比如一个新品牌的新能源车,如果在社交媒体上只有寥寥几条信息,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车企要想传播出圈,首先要保证声量足够高。就像在热闹的集市上,只有大声叫卖,才能让自己的摊位被更多人看见。有了足够的声量,才有机会破圈,进而迎来长尾赚钱的机会。
传统媒体投放不可或缺
如果车企砍掉大量传统汽车媒体的投放,那就如同在滚雪球的开始阶段少了稳定的输出。传统媒体在汽车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受众。根据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消费者在购车前会参考传统汽车媒体的评测和报道。
没有了传统媒体的支持,雪球很难滚起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是其他媒体难以替代的,它能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客观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专业媒体投放的重要性
只给网红投广告,不给专业媒体投放,消费者落地就成了大问题。网红虽然能带来大量曝光,但他们的内容往往缺乏深度。据市场调研,超过60%的消费者更愿意通过专业媒体深入了解产品。
如果车企没有足够的信息内容让用户看到,在“筛选对比”环节就会被直接排除。消费者在购车时是谨慎的,他们需要专业的建议和详细的信息,而专业媒体就能提供这些。
年轻化内容投放的误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车企“迷恋”做过分年轻化的内容,对B站这类平台倾注所有关注度。它们认为只要多投B站、多做年轻人喜欢的内容风格就能卖好车。然而,抖音、头条等平台对问界M9的传播更广泛,即便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但规模量更大。
虽然年轻化内容有存在的价值,可以培养未来消费者,但不能忽视当下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环境下,车企不能一股脑跟着“传播年轻化”趋势走,而忽略了其他平台和内容。
合理平衡投放比例
车企在做传播投放时,需要平衡传统媒体平台和年轻内容创作平台的比例。投放决策时,不能只凭个人喜好,专业化内容、垂媒平台的基本内容产出不能省。
2025年的中国车市比想象中更激烈,传播的本质是用户在哪,声音就传到哪。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车企应该如何准确把握不同平台的投放比例,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