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生死挑战
2025年中国车市竞争会异常激烈,车企必须投入更多传播和营销费用。只有在这竞争最白热化的时候打透用户心智,才可能活到2026年迎来曙光。比如众多新能源车企不断涌现,若不全力营销,很容易被市场淹没。在这场激烈斗争中,生存成为每个车企首要考虑的问题。
声量是出圈的敲门砖
车企想让传播出圈,声量得足够高。只有先在市场上有大的声音,引起消费者注意,才有破圈可能,进而获得长尾赚钱机会。举例来说,如果一款新车发布后无人知晓,自然难以吸引消费者购买。就像在闹市中,不提高音量,别人根本听不到你的声音。
传统媒体投放不可砍
若车企砍掉大量传统汽车媒体投放,就像滚雪球刚开始就少了稳定输出。传统媒体有广泛受众和良好公信力,能为车企传播打下坚实基础。比如一些资深汽车媒体的评测很受消费者信赖,如果放弃其投放,会使前期传播受阻。而且,传统媒体的传播是循序渐进,能在稳定中积累口碑。
专业内容投放别忽视
只给网红投广告,不给专业媒体投放,消费者缺乏深度了解产品的渠道。在“筛选对比”环节,没有足够信息的车企很容易被排除。像很多消费者在购车前,会参考专业媒体评测来筛选车型。消费者大多不愿冒险买不了解的车,专业内容投放对车企很重要。
莫盲目追求年轻化
不知从何时起,车企“迷恋”做过分年轻化内容,认为多投B站等平台就能卖好车。但问界M9证明不是如此,抖音、头条等平台对其传播多而卖得好。可见不能片面靠年轻内容平台,要知道年轻人喜欢的平台不一定是消费主力平台。而且年轻内容平台虽有潜力,但当下并不能保证带来实际销量。
传播投放需平衡
投放策略不是非此即彼,年轻化内容有价值,可培养未来消费者。但当下车企要平衡传统媒体平台和年轻内容创作平台比例。不能听风就是雨,全砸向暂时没形成消费力的平台。同时,车企老板对投放内容、KOC、平台有喜好很正常,但专业化内容、垂媒平台基本内容产出不能省。否则很难在2025年激烈竞争中活到2026年。
各位读者,你们认为车企在2025年的营销传播中,哪个环节最关键?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的话,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