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交媒体的大环境中,微博的种种现象着实令人忍不住吐槽。曾经让大家可以自由分享日常的微博,如今却因商业因素变得充满争议。虚假数据、广告泛滥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
平台的早期与当下对比
微博2009年成立时,它以140字的特色吸引着大家,那时的它纯粹是用户分享观点与日常生活之处。早期的微博很简单,人们快乐地交互。而如今的微博,生态变得非常复杂。内容变得驳杂,除文字外增加了图片、视频等内容形式。同时社交属性也因商业利益掺入变得不再单纯。就像许多老用户就能感觉到,现在微博里的广告充满了整个视线。
微博的这些变化在国内外许多社交平台发展进程中都能找到影子。当年的Facebook初立时也是单纯分享,后来随着发展,广告、数据营销等元素也融入。微博也是随着规模扩大,变得不再简单。
微博中的各类角色动态
在现在微博的生态里,普通用户、KOL、广告主关系错综复杂。普通用户在其中看似是核心,实则是被微博以一定机制所黏住的人群。KOL则与普通用户互动,从而活跃微博的数据。广告主看准微博这个流量大池投入。例如在2019年的某些时候,广告主看到微博数据可观就积极投放。
实际来看,在北京等地的一些企业,很多就想依靠微博KOL的宣传来打开市场。他们会筛选有众多粉丝的KOL,可是这些粉丝数据真实与否难以判断。这就使得广告主的投入在很多时候达不到预期效果,对微博的商业生态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灰色数据产业的存在
微博存在虚假数据的问题。2019年10月,商家找MCN机构做广告投放,这其中就可能涉及到虚假数据问题。虚假数据已经是微博乃至互联网的一大灰色地带。在代刷平台有各种微博业务明码标价。像在广东某些网络交易监管中就发现有这类代刷业务,这严重破坏了微博数据的真实性。
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因为背后有大批微博账号被灰色产业操控。这大批账号可以轻易对点赞、转发等数据造假。株洲有一个小网红,花钱购买转发量想让自己出名,这背后就是微博灰色数据产业的助推。
微博的委屈回应
微博针对虚假数据情况曾有回应,话语中带着委屈,表示在流量竞赛中作为平台没有收获正常流量还担风险。可是从实际看,微博虽然在努力打击虚假数据,但在明星网红带来流量面前,这种打击力度显得很弱。比如某些明星新片宣传时,不正常的流量迅速攀升,微博并没有很好地制止。
在河北一些小型的经纪公司,他们深知微博的这种情况。旗下艺人宣传新剧时,有时会运用一些灰色手段,而微博似乎对此也有心无力。这使得微博的回应就显得苍白。
商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微博早期商业逻辑是依靠用户和KOL数据获取广告主投入,如为企业做舆情监控。现在微博的核心转 变成了热点与普惠用户的社交平台,但二者难以平衡。以前靠着数据吸引广告主的模式如今出现了300万粉丝大V但0交易这样的情况。
像上海某些广告代理公司就发现,在微博上进行推广越来越难达到理想效果。微博给出提高用户参与度的方式如增加趋势等,但效果并不好。从最近报告可知微博日均活跃用户数、人均单次时长在众多APP中优势不明显。这也反映出微博商业运营模式转变的艰难。
用户体验的变化
微博会员本应享受更好的权益,可现在连会员都屏蔽不了的广告满地都是。热搜被明星轰炸,很多关注人的信息稍不留神就看不到。微博国际版从最初无广告到出现广告,这让很多想去净地交流的用户非常失望。
像在成都的小王就是微博老用户,他越来越觉得微博如今广告铺天盖地。他以前喜欢看关注人的日常分享,现在却要被广告和繁杂信息干扰。
你是否还愿意留在如今这样的微博?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里说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