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路
2001 年,张玉祥进军羽绒服行业,提出“都市羽绒服”概念,硬是从羽绒服巨头波司登口中抢得份额。之后,仅4个月时间,南极人销量就达到1亿元,在业内站稳脚跟。此举堪称商业界的逆袭之战,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南极人开始崭露头角,也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南极人在市场上不断前行,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消费群体。然而,行业环境并非一直风平浪静,危机也在悄然逼近。
危机降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纺织行业遭受重创,保暖内衣行业问题频出。产品单一、款式老化、供应链过剩等问题迅速暴露,南极人也陷入困境。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产品积压严重,公司业绩受到极大影响。
在这艰难时刻,南极人急需寻找新的出路,否则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张玉祥和他的团队开始思考变革,寻找突破危机的方法。
模式转变
张玉祥复盘恒源祥的商业模式,发现其商标使用费高达2.66亿,占营业收入超过80%。这让南极人找到了新方向,2013年,天猫流量向品牌电商倾斜,入驻规则改变,无品牌资源电商求助品牌授权。南极人抓住机会,开启“卖吊牌”模式,剥离存货风险,凭借品牌授权和产业链服务发展。
这一模式为南极人带来了新的生机,公司业务逐渐有了起色,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业绩与争议
采取“卖吊牌”模式后,南极电商业绩持续攀升。从数据看,2021上半年,拼多多渠道实现GMV56.96亿元,同比增长115.94%,占比大幅提升,有望超越阿里平台成第一大渠道。然而,“卖吊牌”一事也广为争议,这种模式是否能长久发展受到质疑。
不少人认为过度依赖品牌授权会导致品控问题,影响品牌形象。但也有人觉得在当前电商环境下,这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
股价困境
南极电商股价从2020年7月的24.24元一路下跌,目前仅为6.96元,跌幅接近70%,机构纷纷逃离。这一表现让投资者十分失望,公司的市场价值大幅缩水。
股价下跌背后,是市场对其商业模式和未来发展的担忧。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南极电商的投资价值,思考其是否还能重回巅峰。
前景展望
从长期看,南极电商以好货不贵为发展方向,转向品质、研发为导向的价值赛道能提高竞争力。其掌握着各行业优质供应链和庞大客群,即使依赖平台,好货不贵需求不变,竞争最终会回归到供应链比拼,发展不受平台兴亡交替限制。
但品牌价值需维护,若口碑下滑,贴牌盈利模式难以持续。那么,你认为南极电商能否成功转型,摆脱当前的困境? 欢迎点赞、分享本文并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