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不一的评价
马化腾评价快手是“有生命力,有温度”的互联网作品,但快手在网友中获得的评价却没这么正面。很多网友觉得它与主流文化相悖,APP里充斥着猎奇、反智、情色等内容,甚至有人直接用“傻逼”“恶心”来表达对它的厌恶,看法两极分化严重。
这种褒贬不一的状况也让快手处于一种独特的舆论环境中,一边是大佬认可,一边是网友批判,这无疑加深了大众对它的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平台有着如此大的争议?
模糊的用户画像
现在做产品、做公众号都强调先定位再找目标人群,但快手却是个另类,它没有一个清晰的用户画像。从各种用户使用情况来看,有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的人。
快手这种模糊的画像,某种程度上也是其魅力所在。因为它不局限于某一类人,给各类人都提供了展示的空间,但也有人认为这使得平台内容难以管控和引导,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功能与外观的坚守
快手从工具类的gif快手变成社交平台,还加入了直播功能,已经发展了6年时间。不过它的外观并没有复杂的变化,始终专注做好 “拍拍拍” 这一个功能。
这样的坚持看似简单,却让各种文化程度的人群都能很快上手,降低了使用门槛。极浅的入口让用户想拍便拍,体验就像微信最成功的“朋友圈”,大家随时随地可以记录和分享。
独特的算法推荐
与大部分社交平台不同,快手本身对于商业化很克制。它没有大V导向,不做资源倾斜,仅依靠算法推荐内容。
这意味着每一个用户的内容都有被看到的机会,也符合许多平台化思维,支持每一个人去分享,不存在人群或地域上的歧视。这使得快手上的内容更加多元,普通用户也更容易获得关注。
素人网红的乐土
快手上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且流量推荐较为均匀,不会因为大V占据头部流量。这给素人网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这些小网红多数缺乏网络推广经验,但拍摄短视频成本很低。他们可以通过增加视频条数来加强与粉丝的互动,从而积累自己的粉丝群体,实现从普通人到有影响力的网红的转变。
快手的发展前景
快手是国内流量最大的短视频平台,即便有很多人觉得它Low,但没人会反感流量。尤其在短视频风口期,它的价值愈发凸显。
部分小网红已利用快手流量优势,将粉丝导向双微和QQ,建立起小型粉丝社群。不过快手在商业化转化上玩法局限,未来是否拓展直播卖货业务待解,但现在流量处于红利期,大家可以先入场。
那么你觉得快手在未来能否突破商业化的局限,成为更成功的商业平台?不妨为这篇文章点赞、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