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刚毕业本是踏上光明前途,可有的年轻人却在网络世界踏入迷途。下面就来揭开网络虚拟定位软件背后的黑幕。
初涉虚拟定位
2017 年,刚毕业的周林在朋友邀请下,为一家网络公司写代码。当时他就给微信、快手等 23 款手机软件加入了虚拟定位功能。那时他可能没想到,自己的这个举动会开启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彼时的他,只是应朋友之邀开启了这段“代码之旅”。
之后大学同学张东创办了主营微商引流和销售的网络公司,邀请周林加入。周林每月拿 5000 元,这对刚毕业没工作的他而言,就当是一份兼职,主要做些微信小程序和公司简介方面的工作。
业务转型方向
随着公司主营的“微信引流”没了市场,李军发现“App 虚拟定位”赚钱,就让周林着手制作苹果系统手机软件的“虚拟定位”功能。正常使用官方软件定位时调用的是系统真实地址位置,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一常规。
周林在接到任务后,不断钻研。“新微信”成功拥有虚拟定位功能后,他没停下脚步,继续尝试其他 iOS 系统手机软件,还把这些软件打包命名为“时光机”,似乎是想让使用者突破地域限制。
软件功能用途
李军在接受警方调查时介绍,修改软件定位功能后,视频软件类客户可以增加好友吸粉。比如一些主播通过虚拟定位到繁华地区,吸引更多关注。社交软件类能随意定位晒朋友圈,有些人借此炫耀去了高档场所。考勤软件类客户则能改定位打卡,相当于可以在家“上班”。
这些看似“便利”的功能,却在破坏正常的社交、工作秩序。它让本真实的社交充斥虚假,让公司的考勤制度形同虚设。
软件推广销售
到了年底,经过多次试用软件性能稳定后,李军把软件包上传到知名网盘平台。他和张东各自组成销售团队开始售卖。他们招聘销售人员时当场培训,大概两三个小时,介绍软件种类、功能和销售套路。
销售人员何强专门琢磨广告词,在贴吧、知乎、微博等大流量平台发布,吸引顾客。像施国强就是通过搜索在百度上找到了何强发布的广告链接,进而接触到了这些虚拟定位软件。
销售业绩诱惑
这些软件很受欢迎,销售人员获利颇丰。何强最多一天卖 10 多个,每天有 30 人左右加微信咨询,一个月赚五六千不成问题。尝到甜头后,李军把表侄李斌拉进公司做销售。
年仅 17 岁刚高中毕业的李斌脑子活络,上班第一个月就卖出 100 多个软件,很快成为“销售总管助理”,在团队中成为主心骨。很多苹果端软件包需要远程操纵帮顾客下载,很多销售都得请他帮忙。
法律意识缺失
李斌接受警方调查时说,他和其他销售一样,把卖软件当成普通销售工作,只想着赚钱,从未想过会违法。即便有人离开了公司,遇到软件技术问题还是会在网上交流,甚至参与软件更新升级。
他们在利益面前,完全忽视了法律红线。虚拟定位软件的黑产不仅扰乱社会秩序,也对自身造成了潜在危害。
你觉得打击这类网络虚拟定位软件黑产,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