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新动向
近期,浙江省宁波市的中小学生遭遇了新型诈骗,引起各方警惕。反诈中心发布预警,此类冒充公检法诈骗,利用学生爱追星、玩游戏的心理,先以“领取明星卡片、游戏皮肤”吸引,再进行后续骗局,呈现出隐蔽性、迷惑性强的特点。
这些诈骗分子主要通过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热门社交平台寻找目标,且行动频繁。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易成为这类诈骗的对象,急需引起大家重视。
典型案例一
1月17日,学生严某在小红书收到领取明星签名照的信息,按要求进了QQ群。群里几个自称警察的人,称该明星公司要起诉,要求严某配合排除嫌疑。
涉世未深的严某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通过支付宝和云闪付扫码转账,最终发现被骗,共计损失1.8万元。这一案例反映出诈骗分子利用学生的追星心理,轻易得手。
1月23日,朱某在小红书平台看到加入QQ群可领礼物的信息,便加入群聊。之后对方身着警服,以群涉嫌违法为由,要求朱某视频电话配合调查,还威胁不让告诉父母,否则通知当地公安。
朱某被吓到,偷偷打开母亲的微信和支付宝转账,事后意识到被骗,损失2.5万元。此案例体现出诈骗分子使用恐吓手段骗取信任。
2月16日,李某在快手平台收到进QQ群免费领明星卡片的消息,群里自称警察的人以群涉嫌诈骗让其加好友排查。接着对方发起视频通话核实信息,李某按要求把钱提现到银行卡,开通支付宝快捷支付签约交易,并告知对方验证码。
结果发现9笔支出,才知道被骗,损失1.86万元。这显示出诈骗分子步步引导,让学生在不知情中完成转账。
警方提示要点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增强防骗意识,公检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视频办案。日常不要理睬网络陌生人搭讪,不贪图小便宜,不要轻信中奖、免费赠送等套路,从源头上避免被骗。
家长还要保管好手机、银行卡等物品,别让孩子知道锁屏和支付密码,APP支付别设免密支付,并随时留意账号余额变动,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应对被骗措施
若发现孩子被骗,应立即保存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这是后续维权和警方破案的关键证据,能帮助警方了解诈骗过程和资金流向。
然后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或96110报警,争取以最快速度挽回损失。报警越早,资金被追回的可能性越大。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诈骗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并记得点赞和分享本文,让更多家长和孩子提高防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