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罗永浩抖音直播首秀引发关注。上千万人围观、超1.1亿交易额,这数字背后藏着值得探讨的现象。是情怀消费还是产品吸引人?这充满争议的点吸引我们深入解读直播电商。
罗永浩的直播首秀
罗永浩曾经是锤子科技创始人,在科技界就有众多粉丝。此次他涉足直播领域,一开场就吸引了数千万人的眼球。他的光环或许是吸引流量的关键。然而他推荐的产品多样,既有日常用品也有高价电子产品。部分消费者出于对罗永浩的信任而购买,但也有人对新电子产品持谨慎态度。这说明主播光环对购买决策有影响,但不是唯一因素。就像有些粉丝也许想支持他,可遇到高单价物品时也会犹豫,毕竟这涉及较大的支出。
他直播的成功也彰显了直播电商的潜力。企业看到这样的销售成绩或许都想涉足,但也要考虑自己的资源和产品适配度。直播电商不是单纯的吆喝,还要看产品与受众的贴合度。
直播带货的多种类型
如今直播带货十分火热。从县长推荐农产品到火锅店直播,还有服装批发市场主播创造了可观销售额,甚至房地产行业也加入。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产品特点。县长推荐农产品是助力当地发展,利用直播拓展销售渠道。服装主播利用自己的搭配和展示能力吸引顾客。这些表明直播带货的触角已延伸到各个领域。
以广州十三行商圈为例,主播“新小晴”单日销售额达122万,是平时销量的10倍,这数字相当可观。可每个行业要做好直播也要深入研究市场。像房地产直播,仅仅带网友看房是不够的,更要凸显房屋的优势和周边配套等。它不像农产品可以直观感受,销售要考虑很多痛点。
直播带货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消委会数据表明直播带货问题多集中于产品质量货不对板、消费者追责难、缺少第三方监管这三方面。中消协报告里,37.3%的受访消费者有过直播购物问题,满意度较低。这是直播带货发展必须正视的。
像南宁消费者刘女士购买苹果时就遇到问题,刘女士的遭遇反映出很多消费者的担忧。虚假宣传可能让消费者冲动下单后有被骗感。而且在发生纠纷时,由于追责难,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由于资本市场逐利的本质,一些不良商家和主播可能会为了一时利益损害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的心态和反应
消费者李姗姗的态度反映了很多人的心声。对于常用物品可能会购买,但高价格的电子产品要谨慎得多。像张悦这样不太满意直播购物体验的人也有不少。消费者易被主播言语吸引产生“强联想”,这是购物心理的一部分。但在实际中如果体验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信任。
消费者在遇到购物问题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像律师说的要留存证据。消费者不会一味被主播左右,有自己的判断。虽然直播购物有即时性和煽动性,但消费者在购物时考虑的还是产品本身是否符合需求和性价比等关键因素。
专家的看法和建议
法学教授欧卫安指出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刘俊海教授提到了直播推荐的广告性质。平台有监管的责任。平台如果不规范管理,容易让不良商家有机可乘。例如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都有各自优势,可如果缺乏规则,会出现监管漏洞。
监管部门也应做好多方面的监管。事前审查要严格,事中监控要及时,事后处理纠纷要公正。只有规范了市场环境,才能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发展。
直播带货的发展重点
多位专家提醒,关键在直播外的线下功夫。品牌方要以好的产品打基础。在直播前挑选合适产品,做好服务准备等是重中之重。直播只是一种销售手段,没有好的产品,再华丽的宣传也是短暂的。例如一些网红产品靠直播一时爆火,但产品质量不过关,最终还是会失败。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才是直播带货长远发展的根基。
你觉得直播电商以后该如何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欢迎点赞、分享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