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名牌”现象频发
商标“傍名牌”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商家为了招揽生意,借知名企业的品牌,注册或使用近似商标。比如“今日油条”与今日头条,“拼西西”与拼多多,这些行为在市场上层出不穷,试图利用知名品牌的影响力。这种行为不仅混淆消费者视听,也严重影响了知名企业的品牌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屡见不鲜。消费者在购物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名字与知名品牌十分相似的产品,稍不留意就容易误买。这也反映出这类“傍名牌”行为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给消费者和正规企业都带来了困扰。
企业维权成本增加
知名企业为维护自身商标权益,不得不通过诉讼等手段来解决问题。今日头条所属的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将“今日油条”告上法庭;拼多多所属的上海寻梦技术有限公司也曾起诉“拼西西”。诉讼过程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企业在维权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证据,聘请律师等。虽然最终多数能获得胜诉,但整个过程的成本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也分散了企业专注经营发展的精力,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商标审核环节问题
商标注册审批环节存在审核不严格的情况。尽管法院裁判往往能否决“傍名牌”商标注册的有效性,但在商标申请阶段,仍有诸多近似商标获得审核。如中国商标网信息显示,商标局审核标准并不统一,仍有多个涉少林的酒类商标获得注册。
这就导致一些本不应注册成功的商标流向市场,给知名企业的商标保护带来了困难。审核环节的漏洞如果不及时补上,“傍名牌”现象将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也会让商标注册市场陷入混乱。
典型案例剖析
五粮液多次遭遇商标侵权。北京市二中院宣判,北京寅午宝公司生产、销售的“七粮液”系列酒侵犯五粮液商标专用权,需承担赔偿责任。2016 年,五粮液还曾就“五宴尊”“五宴春”商标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对簿公堂。这些案例都显示出不法商家妄图通过模仿商标来获取利益的行径。
这些类似名牌的商标出现,会让消费者在选择时产生混淆,也对五粮液的市场份额和声誉造成了影响。五粮液积极维权,也反映出企业保护自身商标的决心和意识。
防御性注册情况
为免受商标被抄袭模仿的困扰,不少大牌企业会对商标进行防御性注册。通过多方位的商标布局,保护自身的商标体系。这些企业意识到商标保护的重要性,提前采取措施来防范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
防御性注册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企业商标,但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管理难度。企业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这些商标,以确保商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应对措施探讨
针对“傍名牌”现象,商标局收到商标申请时,可设置检索等技术手段,排除明显的搭便车行为。如果申请人之前有傍名牌行为,审核机构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等驳回其申请。2019 年《商标法》虽已对恶意注册进行规制,但仍需在执行层面加强落实。
只有加强各环节的监管和审核,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傍名牌”商标的出现,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大家对商标“傍名牌”现象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并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