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互联网世界,刷量这一灰色行业泛滥成灾,它牵扯到诸多利益方,与平台、主播、企业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禁让人想问:刷量何时才能休?
刷量形式多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收到朋友“帮忙在朋友圈点赞、拉票”的请求,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与刷单有相似之处。各路招聘主播的广告里,“刷单大”“刷量巨好”等关键词屡见不鲜。股权融资型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花式刷量,依据财报需求调节统计口径。直播平台也有刷量操作,早期会安排自带机器人,根据直播间弹幕内容“刷评”。
刷量业务规则
不同平台有着不同的刷量业务规则。像某短视频平台的D音+直播加热业务,100币(100元)起投,最高到20万币,能带来25人 - 60万人不等的观看人数。K手的直播推广服务按效果计费,1000人起投,用户可自行设置每位观众的推广费用,平台优先推荐出价高者。
行业利益算盘
在直播行业,刷量已成常态。抖音开通购物车链接需粉丝超千人,对新手有难度,所以利益驱动下刷量频发。视频内容平台的播放量影响影视剧排名和广告投放,企业为追求利益,刷量就成了低成本有效的手段。对于刷量公司,整个产业链环节基本是暴利的,月入百万、千万的超级卡商不少。
刷量源头追溯
刷量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5年,就有滴滴专车司机恶意刷单、非法获利的案件发生。将账号导入刷量软件,就能轻松按照设置进行播放、点赞、评论等操作。从那时起,刷量就像一颗毒瘤,在互联网世界慢慢扩散开来。
刷量危害巨大
刷量导致互联网公司业绩虚假,许多数据造假的互联网公司到海外以中概股上市,损害了中国企业整体对外形象。而且刷量让各方获利,却唯独侵害了用户权益。在欧美加强互联网监管的情况下,刷量问题更显得突出。
抵制刷量现状
虽然刷量逐渐被抵制,但现实仍不容乐观。消费者的权益、竞争秩序、行业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整个互联网行业看似热闹,实则暗藏乱象,刷量的背后是对诚信和公平竞争的严重破坏。
刷量这一互联网灰色行业危害众多且存在已久,我们不禁想问:如何才能真正整治这个行业,让互联网环境更加健康?欢迎大家评论互动、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