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热搜引发关注
虚假信息登上热搜不是新鲜事,但这次仅花760元便做到,实在让人瞠目结舌。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宣判的这起网络散布虚假信息案揭开了其中秘密。刘某为扩大微博影响力给马某760元,让原本不起眼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上掀起风波、获得巨大关注。
这种只需少量投入就能炮制热搜的情况,严重破坏网络生态,虚假信息欺骗公众感情,让真实有效信息被淹没,还会误导公众判断、影响社会稳定。
案件审判与惩处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案子进行宣判,刘某和网络推手都受到应有的法律严惩。法律面前,任何试图操纵网络虚假信息为自己谋利的人都不能逃脱责任。
这件事也给其他企图在网络上兴风作浪的人敲响警钟。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只要触犯法律红线,不管有什么手段、目的如何,最终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灰黑产业链浮出
案件背后“养号控评”虚增流量的灰黑产业链浮出水面。这条看似简单的虚假流量“生意”,规模竟达千亿之巨,并且遍及各大互联网平台。从浏览量、点赞量到交易量,一切皆可“刷”。
这个巨大产业危害很大,破坏互联网的公平与秩序。比如一些商家靠刷虚假交易量误导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到低质量商品后利益受损。而且它阻碍了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让真正优秀的内容和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虚假流量操作内幕
刘某给马某760元,马某在“某某社区自助下单”平台花270元就让内容热度上升。该平台经营者陈某称这种订单数量极多,一年几十万条。他们虽会抽查推文是否涉政、涉黄、涉暴力,但内容真实性难以核实。
从浏览量、点赞量到交易量,一切皆可“刷”,这就是灰黑产业链的真实写照。它像癌细胞一样侵蚀着互联网生态。而且马某表示未审核微博内容真实性,等意识到是虚假信息时,已无法阻止转发评论,虚假信息就这样如病毒般在网络传播。
网络平台乱象丛生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网络背后潜藏着大量不法网络平台,规模达千亿元。在百度检索“点赞平台”,有2400万个链接。各大平台都充斥着可刷高流量现象。
甚至还有人参与群控系统,按照“剧本”套路写评论,不符合要求的评论还需重写。比如一些电商商品评论大量是虚假的好评,消费者难以分辨什么才是真实的商品评价,使得互联网环境变得混乱不堪。
打击治理困难重重
涉案团伙2020年4月以来冒用公司名义炮制网络“爆文”、发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记者体验发现平台为规避监管,设置下单规则,而被告人还研发设备虚增直播间流量。
一些真实用户主动或被动参与刷单等违法行为,因为利益驱使主动提供账号,不法分子则偷偷留“后门”操纵账号。并且网络黑灰产业有很多在境外,打击调查取证困难。相关平台虽一直在打击,但群控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大家身边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明显是刷出来的虚假流量现象?如果有,不妨在评论区分享出来,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