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猖獗
近年来,随着微博发展普及,“买卖微博粉丝”现象愈发猖獗。如今打开微博,很多看似粉丝众多的账号可能存在不少“僵尸粉”。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甚至有专门的团队和渠道来完成粉丝交易,交易量大得惊人,部分商家每月能售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
利益链条
这条利益链涉及营销公司、网络游民、买粉丝的客户和名人微博。营销公司组织网络游民刷粉并进行有偿转发,为购买粉丝的客户制造热度。比如一些小成本电影宣传,就会通过买粉买转发营造热门假象。名人微博有时也参与其中,通过转发商业内容获得收益,从而实现多方营利。
用户之伤
普通微博用户成了利益链的受害者。很多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企业营销对象,面临被欺诈风险。例如有些虚假广告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用户可能会被误导消费。这不仅损害了用户体验,还影响了用户对微博平台的信任。
法律看法
律师游云庭认为,买卖粉丝、有偿转发虽未违反明确法律条文,但在道德层面不当。因为这扰乱了微博的真实信息生态,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目前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无法有效规制这种行为,使得这一灰色产业得以持续存在。
行业规范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指出,微博商业行为亟须规范。他经常收到营销公司邀请,但都予以拒绝。国际上著名社交网站有规范商业行为的制度,国内微博却很混乱。他建议名人转发标注商业内容,方便用户辨别,这样能让微博市场更健康。
长远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表示,买卖粉丝是买卖注意力资源,只能作为短期营销手段。若成趋势,会让微博价值注水,广告主和受众会反感。名人有偿转发虽合理,但应承担社会责任,甄别不良广告,否则会造成社会负面影响。
对于微博“买卖粉丝”的灰色利益链问题,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监管?快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记得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