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怀疑
5月15日,常在拼多多拼单的消费者王女士向河南商报反映,商品下雷同的“满意”“很好”评价,让她对评论真实性产生怀疑。在网购盛行的当下,评价是消费者了解商品的重要参考,虚假刷单评价影响消费者判断,损害消费者权益。
如今很多消费者依赖评价购物,王女士的怀疑并非个例。虚假好评误导消费者购买到不符合预期的商品,让本就复杂的网购环境更加混乱,消费者很难分清商品的真实好坏。
从业者的透底
5月16日,刷单行业从业者刘娟透露,因商家提升排名的“刚需”,刷单现象大量存在。电商商家、网络刷手、刷单平台构成了刷单产业链。在她熟悉的刷单平台,每天上百条任务等刷手来做。
商家为了获取更好的排名和流量不惜刷单,刷手为了赚钱接单,刷单平台从中牟利。这条产业链环环相扣,导致刷单之风越演越烈,破坏了电商平台的公平竞争环境。
刷单平台规则
某刷单平台规定,电商商家“放任务”时要充入“担保金”,担保金=(下单价+佣金)×放单数量。平台要求刷手按任务属性购买,否则会被举报。这种规则看似严谨,实则是为了逃避审查。
商家在平台投入资金发布任务,刷手按规则完成操作,保证刷单行为不被轻易发现。这就像一个隐蔽的地下交易市场,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悄悄进行着损害消费者和平台利益的活动。
虚假物流把戏
记者在调查中,交易未收到包裹,但物流记录显示送达,且能在官网查到。业内人士称,佣金任务多是空包,刷手不用线下收货,物流显示签收即可确认收货。
空包网与快递网点人员达成默契,让虚假物流信息变得真实化。这种操作使得消费者难辨真伪,商家通过虚假销量和好评欺骗消费者,而平台也难以察觉这种隐蔽的刷单行为。
任务发布与完成
河南商报记者在平台发布5单好评任务,不到半小时山西和广东的5位刷手就接受了任务。完成对接后,记者购买空包,点击“拼多多授权发货”,店铺发货信息全显示在空包网。
商家发布任务后能迅速找到刷手,刷手完成任务也很高效。这种流程简单易操作,促使更多商家参与到刷单中,进一步助长了刷单产业链的发展。
刷单后果与隐患
记者注册的拼多多店没卖实物,发布任务后销量从0变5,好评也很快到来。空包网客服称99%不会查出刷单行为。此前南方都市报也调查过,职业刷手账号多能月赚万元。
刷单让商家短期内提升销量和排名,但长期来看损害平台信誉和消费者忠诚度。职业刷手轻松盈利,也会让更多人加入这个不正规的行业。那么,对于这样猖獗的刷单产业链,平台该如何有效整治? 为了让文章能更广泛地发挥作用,请大家点赞和分享本文,同时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