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用户超 8.73 亿的当下,达人营销已成为品牌破局流量困境、吸引 Z 世代的关键一招。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剖析达人营销那些事。
营销成为必选项
在互联网流量日益昂贵的当下,品牌突破流量瓶颈愈发艰难。短视频用户规模庞大,达人营销自然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达人凭借其粉丝基础和影响力,能快速帮助品牌触达大量目标用户,特别是 Z 世代群体,他们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是达人营销的主要受众。
像美妆品牌毛戈平,就通过与美妆达人合作,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广产品,实现了销量的显著增长。达人的推荐和示范,让毛戈平产品迅速在年轻消费者中走红,为品牌打开了新的市场。
平台各有特色
B站和视频号是两个极具特色的平台。B站用户虽然对商业化内容容忍度低,但二次创作和知识类内容自带破圈势能。很多品牌会选择在 B 站与知识类达人合作,推广与品牌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此提高品牌知名度。
而视频号拥有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包括一些年龄稍大的用户。在这里,达人的日常分享、文化科普等看似“无用”的内容,却能增加品牌的亲和力和文化内涵,为长期销售奠定基础。比如某博物馆在视频号与达人合作,通过文化科普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后续周边产品的销售也水涨船高。
小粉丝高信任
如今垂直内容需求增长,达人逐渐从“泛娱乐”向“专业服务”转型。粉丝量小的达人,单位流量的信任价值却很高。因为他们专注于特定领域,与粉丝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
比如一位小众健身达人,虽然粉丝量只有几万,但他推荐的健身器材,转化率却很高。这是因为他在健身领域的专业形象,让粉丝相信他的推荐。
概率游戏本质
达人合作本质是概率游戏,与明星营销的“确定性曝光”不同。一个头部达人或许有 50%的爆款率,而 100 个中腰部达人通过规模化测试,成功率可能达到 80%。达人积累的“人设可信度”,能将用户决策路径缩短至“信任 - 购买”。
例如,某零食品牌与大量中腰部美食达人合作,通过多次尝试,找到了适合的营销方式,最终产品销量大增。而在打认知方面,明星或许更合适,打复购则达人更有优势。
跨界营销难题
用户不太喜欢垂直达人的商业跨界,美食达人推荐美妆产品,转化率可能低于跨圈层达人的 50%。达人评论区则成为新需求挖掘场,用户通过“求同款”“问体验”等行为反向塑造内容方向。
比如一位知名的美食博主,推荐了一款美妆产品,但评论区很多用户并不买账。而一些跨圈层达人,凭借多样化的内容和粉丝基础,能更好地进行不同品类产品的推广。
分工合作重要
达人无法替代广告公司的专业化分工。达人擅长内容创作和粉丝互动,而市场洞察、策略规划、数据复盘等还得靠广告公司或专业团队。
超头达人合作多是大促工具,品牌长期认知需星图达人种草和广告投放协同。广告公司应持续挖掘新兴达人、优化达人矩阵,而非只关注单次合作。例如某服装品牌与广告公司合作,通过合理规划达人营销策略,实现了品牌知名度和销量的双提升。
大家在品牌营销中,会更倾向于选择达人营销还是明星营销?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