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荣光
21年前,新浪先于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的第一股,一时风光无限。2000年3月,它成功跨越太平洋,在纳斯达克敲响开市钟。新浪摸索出的VIE架构,为后来出海上市的中国公司提供参考,众多互联网企业沿着它开拓的道路海外融资。这一时期,新浪引领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舞台。
退市时刻
2021年3月22日,是新浪股票在美国纳斯达克公开交易的最后一天。之后它将退市并改名为“新浪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变为私人企业。当日,交易大厅没有盛大仪式。这一时刻,意味着新浪20年美股上市之旅结束,资本市场少了这颗曾耀眼的明星。
内部动因
曹国伟在公司内部信中指出,新浪私有化一是为理顺“不甚合理的资本架构”,多年发展使资本结构复杂,影响决策效率和业务布局。二是为“更多元的发展”。新浪想摆脱对微博营收依赖,寻找新盈利点和业务增长点,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业务格局
新浪旗下有门户网站新浪网、移动门户新浪移动和社交媒体微博。新浪虽为微博母公司,但主要营收靠微博。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门户业务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相比微博的营收,新浪网和新浪移动在互联网浪潮中渐显颓势,转型迫在眉睫。
市值低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显示,“低估程度是企业决定私有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新浪股价历史高点在2011年4月,总市值达89.63亿美元,源于微博注册用户达1亿。如今退市市值25.96亿美元,而微博市值118.80亿美元。新浪持有的微博市值达53.34亿美元,是自身2倍。市值被低估让新浪选择私有化回归。
核心困境
新浪谋求“更多元发展”背后,是核心业务微博出现疲态。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微博活跃用户数不再快速增长。虽一季度增长迅猛,但没接住流量红利。2020年3月,抖音月活5.18亿,同比增14.7%,B站月活1.22亿,同比增32.0%。如今抖音月活突破6亿,用户流向短视频平台。你认为新浪私有化后,能否实现多元化发展,重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