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和微博同为上市公司的架构存在不合理之处,这一话题充满争议点。作为曾经辉煌一时的互联网企业,新浪的变革举措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新浪的崛起之路
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在早期有过辉煌成就。1993到1997年,RichWin在中文操作系统领域称霸。当时的四通利方实力强劲,1998年它收购华渊资讯组建了新浪网。在PC时代,新浪网成为国人上网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填补了信息需求缺口,那段时期新浪站在了时代前列。
后来新浪不断发展,成为互联网企业中的重要一员。尽管市场变幻莫测,新浪一路发展也经历诸多机遇与挑战,它曾是互联网发展的弄潮儿。
新浪的上市经历
2000年新浪上市之旅充满戏剧性。当时互联网泡沫问题不断,但新浪并未等待。在3月30日,王志东和茅道林带领团队全球路演。纳斯达克当时形势严峻,新浪上市那周还是纳斯达克跌幅最大的一周。14年后微博上市,发行价同样是17美元,其上市时机也不那么理想。新浪上市后的广告业务难以支撑发展,后续两年面临发展困境。
新浪的现状与股价
如今新浪已经上市21年,宣布私有化时股价为43.26美元/股。这一股价与之前股价回弹时相差不大。在现在的互联网市场,各公司关注市值竞争。新浪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私有化,也意味着它在对企业未来走向重新思考,股价是一个反映其价值的重要参考因素。
私有化背后的资本结构
曹国伟在新浪私有化过程中有较大话语权。截至2020年3月31日,通过New Wave,曹国伟持股12.2%,却拥有58%的投票权。这种资本结构下,新浪私有化在实际控制权方面不会有大的改变,外界也因此觉得这一过程不会遭太多阻碍。它体现了新浪的资本布局特点。
其他上市选择的考量
回港实现中美两地上市也是选择之一。然而新浪却没有选择这条道路。新浪有自己的考量,也许在对自身业务发展模式、资本投入产出等多方面权衡后,私有化相对来说更符合它的需求。这是新浪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的一种决策。
新浪私有化的意义
曹国伟表示私有化对目前业务无重大影响。未来新浪还会加大并购投资,让业务更加多元化。新浪的私有化不是一个倒退,而是用新架构开启新的未来旅程。新浪这一变革之举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新竞争环境的主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