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竞争时代
当下,短视频早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如今不再像过去,随便发个视频就能有大量流量。这意味着传统老板若想在短视频领域分一杯羹,不能再依赖传统行业的流量思维。互联网渗透率目前在实体行业极限介于30 - 50%,正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博弈,老板们必须基于平台算法规则制定精细化运营策略。
成本动态变化
哪怕是相对稳定的电商模型,也会在3 - 6个月内出现成本增长。这提醒实体行业老板,必须找到有3年以上红利的通道。在当下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不能只着眼眼前利益,要做长远规划,不能因一时成本较低就盲目投入,要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
抖音的机遇
抖音是第一个做短视频本地生活的平台,它将流量区域化。只要生意有侧重城市,老板们就可利用POI + LBS流量分发机制寻找差异化入口。例如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不少实体店借助这个机制,提升效率100倍以上,获得了极大的增长空间。
决策致命误区
绝大部分老板参与短视频获客往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这样一来,在流量侧的产品、服务难以匹配到最佳状态,转化后的第一层留存就会出现大问题。而且这些数据会影响公司是否持续投入短视频,成为企业转型致命的犯错点,许多企业因为一开始没做好规划调整,最终只能放弃。
ROI综合提升
传统的简单ROI看单条视频、单账号的产出已不再适用。老板们要理解推荐机制的变化,重视崛起的抖音搜索流量,从这2个维度综合提升ROI。如今用户获取信息方式更丰富,单一化考量难以适应市场,综合提升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核心考核指标
短视频发布数量、累积播放量、短视频分发账号数量构成核心考核因子,而不再是传统的爆款论。一个品牌的塑造不是靠个别爆款视频,而是靠长期稳定的内容输出。比如一些老字号品牌,通过持续发布真实有用视频,逐渐提升在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
品牌长期经营
品牌渗透率与平台占有率需时间累积,不再是一场直播、一条短视频带火一个品牌。如今消费者更理性,需要持续接触、了解品牌才能建立信任。老板们要做好长期经营的准备,像很多国际大牌在短视频平台深耕多年,才有如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GMV动态优化
GMV增长应配合ROI动态优化,没有固定的获客投入模式,要基于区间配合品牌战略做动态调整,按周或月进行分析。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产品销售情况也有波动,只有动态优化才能适应。一些快消品企业,根据不同时间段销售数据调整投入比例,取得更好效果。
适配平台红利
内容形式需适配平台红利周期。当下直播权重提升、还有年中活动宣发等,不同阶段品牌力与内容要匹配。如果企业只是一成不变地发内容,不根据平台变化调整,很容易被市场淘汰。比如一些美妆企业,在促销活动时通过直播带货,效果显著提升。
指标导向升级
要从“曝光量”到“有效转化”进行指标升级。老板需关注UV价值而非单纯播放量。像“单一爆品顶天立地,短视频矩阵铺天盖地”理论就体现这一点。大量曝光但没有实际转化等于白费力气,企业要将精力放在能带来实际收益的指标上。
全盘评估效益
考核短视频效益不能只看内容质量、数量、投放这些浅层次方面。要全盘思考短视频带来的线下实体收益,像品牌提升、门店自然客流量、持续复购客户的心智变化。以楚川投资的餐饮店为例,抖音成交占比只能做到30%,而美团和自然流量持续增长,说明不能只看单一维度产值。
传统老板想要在短视频领域获得可持续增长,必须达成“短视频是算法驱动的系统工程”的共识,抛弃“短期爆量”幻想,建立包含内容生产、数据运营、矩阵布局的完整作战体系。那么,你认为传统老板在向短视频转型时,最难跨越的障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