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发展,消费和财产性收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其中既有政策利好,也有民众的独特消费方式,还有提高财产性收入的探索。
消费账单透露消费偏好
疫情下人们的消费习惯有了很大变化。像张女士3月以来的消费账单表明,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大部分消费。她支出基本在生活日用,因为有优惠券才进行网上商品购买,3月以来花费大概1000元。这体现了当下民众消费的谨慎态度,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还会尽量节省开支。
同时,不同人的消费账单差异也很大,李女士消费里服饰美容和交通出行占比较大,尤其是交通出行,这是因为单位错时上下班,她需要打车通勤。
优惠券消费火爆
近年来领取优惠券再购物的消费方式很流行。220多人的微信群群主会经常发送优惠信息,很多优惠能让消费者省不少钱。少的几块,多的几十块。这种现象背后,是很多消费者有着能省则省的心态。
而且发放优惠信息的群主能领取佣金,购买人数越多佣金越多,这也促使他们积极寻找优惠券,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利益商业链,在消费领域越来越普遍。
直播助力农产品销售
疫情下直播的作用不能忽视。它成为农产品与外界交流的绝佳窗口。直播带货让农产品得以更好地销售,解决了疫情给农村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影响,就好比打通了影响销售的阻塞环节。
同时,对消费者来说,直播中农产品往往有价格优惠。就像一些网红直播带货日用品时,价格优惠让很多人都会囤货,想着反正日用品是日常需求。
居民财产性收入受关注
对于老百姓而言提高财产性收入成了关键问题。像李女士受丈夫影响开通股票账户,虽然不确定是否购买股票,但反映出人们开始关注资本市场这个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兴业证券的分析师认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规范发展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很重要,未来资本市场在这方面能走得更远。
新消费模式的培育
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的着力点之一,后续对消费会有更多利好政策。在培育发展新消费方面,会重点做好相关工作,比如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模式等。这有助于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重振,在餐饮、文旅、家电等多领域可能会有新举措,既有利于消费市场复苏,也能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消费背后的筹备工作
一些人在疫情下除了日常消费还在做着筹备,像张女士在两万多生活日用支出里有给未来培训中心购买的物品。这表明有些人已经在看好疫情后的发展,提前布局自己的业务或者生活。这也是一种积极面对疫情影响、展望未来的态度。
综合来看,消费和财产性收入的话题在疫情期间内涵丰富。疫情后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又将如何发展呢?也欢迎大家点赞、分享这篇文章并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