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切入私域流量这一动作引发争议,不少业内人士觉得这是在“快手化”,那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和运营考量?
抖音的私域流量定义
私域流量在抖音的叙事里有其特殊含义。它从供给消费双方关系出发,涵盖多种场景。比如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主页等多种途径与粉丝建立联系。在实际运营中,企业置身于包括公域推荐、商域广告、私域如主页私信等的不同场景下,这一概念就是要在这些场景里为企业和粉丝搭建更强的连接桥梁。然而很多人并未完全理解它,只是单纯看到私域流量的提出就判定是“快手化”。
抖音推出私域流量有其战略布局。一方面为满足商业生态发展,让企业能在抖音有更好发展空间。例如很多中小微企业想通过抖音开拓市场,必须要有特定空间进行粉丝积累等操作,私域流量提供了这个可能。
公域与私域的关系
公域流量曾让抖音形成极大优势,广告收入颇为可观。但现在抖音开始关注私域流量。有人觉得公域和私域可能会左右互搏。但抖音官方称两者是“互哺”关系。比如一个网红在公域流量下获得广泛关注,然后引导到私域流量里进行深度粉丝运营,最终实现诸如衍生产品售卖等商业转化,二者形成良好循环。
可也有不同声音,认为如果对企业号后台流量研究就会发现,如果企业号不能与消费者良好互动,那所谓的私域流量可能只是被包装成私域的公域流量,这种争议让抖音公域和私域关系变得扑朔迷离。
平台竞争格局
现在各个平台都在对企业号进行运营变革。像快手内部人士认为抖音打造私域流量是商业化招商手段。抖音升级企业号、小红书打造“号店一体”、B站推进企业蓝V号,都是为了拉拢品牌商家和创作者,构建私域流量池。
不同平台有不同变现优势。快手的变现优势在私域,抖音主要靠信息流广告盈利。快手用户间信任关系在私域转化上效果好,抖音则容易制造爆款内容,这就导致它们在战略布局时对流量的运用有不同考量。
商业化考量
抖音打造私域流量背后是商业化的深度谋划。以企业号为载体,企业入驻运营,养大后在商业活动时购买流量消费,带动平台收入增长。并且基于反垄断可能带来的平台互联互通,抖音需要积累更多商家客户。
从平台角度看,不管是公域流量还是私域流量,只要能满足营收目标就是好流量。抖音当前的私域流量建设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商业环境变化,应对竞争压力。
产品形态差异
快手开放公域流量时在产品上做了很大升级,“发现页”增加上下滑等。而抖音目前在产品功能形态上还未对私域流量做出明显升级。这反映出抖音或许在私域流量的布局中还处在探索期,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应对私域流量管理和运营的功能体系。
从用户体验角度看,用户也并未感受到抖音在私域流量上的强引导或者优化力度,这与它宣传要发展私域流量似乎有些不匹配。
私域流量前景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抖音定义私域流量与公域流量有着自己的逻辑关系。如果公域流量能不断沉淀真爱粉到私域,那私域流量会越来越大。
如果未来抖音真的把私域流量发展好,那会对抖音整个生态有着全方位的影响,不仅是商业收入,还包括社区粘性等方面。但目前存在的争议和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你觉得抖音私域流量发展最后到底会走向何方?希望你评论互动,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