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的阴暗角落总是隐藏着诸多不良现象,“网络水军”这一毒瘤便是其中之一。在屡次曝光之后,竟然依旧活跃,甚至AI“水军”都开始上岗了,这一现象令人震惊又愤怒。
网络水军伪装多
在网上搜索“水军”,那些排名靠前的“水军公司”,都用“网络营销公司”伪装自己。这些公司和真正的营销公司打着擦边球。而这种伪装就像给恶行披上外衣,增加了大众对其辨别难度。还有一些平台,对于这样的伪装公司根本不去核查,使得他们可以一直堂而皇之地存在。
治理水军有阻碍。现今好多平台顶着保护用户隐私的旗号,拒绝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所以就给“网络水军”留下可乘之机。毕竟没有严格的核实,水军更容易用假身份招摇过市。
业务范围极广泛
有个“网络营销公司”经理称已从业三年,业务几乎覆盖所有能想到的平台。从微信公众号到其他社区平台,竟然无所不刷。这说明“网络水军”已经深深渗透到各种网络空间。
以微博为例,很多热门话题下的留言、点赞很可能是水军所为。而且往往话题越热门水军数量越多。有些娱乐营销事件,不排除有大量水军在背后推波助澜来营造热度。
刷量价格有讲究
微信公众号刷流量按万计算价格。要把阅读量从1万刷到2万,只需大概300元。制造一个“10万 +”的爆款文也不过3000元左右。刷粉丝价格还波动,人工刷粉丝0.5元一个。
在其他平台类似情况也存在。像抖音视频点赞量、播放量的刷量行为价格都相对低廉。也正是因为成本低又有利可图,才让很多人愿意投身网络水军这个灰色产业。
水军类型可区分
资深工程师指出水军有两种,机器人和真人。机器人账号多是早期网络黑产人员注册的。比如不少论坛在早期成立时被大量注册的可疑账号。AI水军更是这种类型的进化。
真人账号其实就是普通用户账号,这就使得检测难度增大。如有些水军是用自己真实账号兼职做刷量工作的。平台想要核查,他们又可以辩称自己正常操作,难以分辨。
刷量数量不限量
相关经理称多大的刷量都能做,无限量刷量而在一些事件营销里能看到其体现。例如某些产品的网络推广。只要给钱,能在短时间营造空前人气。哪怕是个全新品牌都能被伪装成很受欢迎的样子。
这种虚假刷量严重违反市场公平。破坏了消费者对产品应有的判断依据,消费者会逐渐不信任网络热度。
根治难题之所在
落实网络实名制被认为可能整治水军。但实名制也有漏洞可钻。像真人水军可申诉这种,又能恢复账号使用。
平台对水军流量需求也是关键。一些小平台刚起步需要热度支撑。明知有水军,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去制止?大家有什么好主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