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直播行业蓬勃发展,然而直播人气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猫腻。澎湃新闻的实测发现,在QQ上居然存在众多能为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间刷数据的群,这一现象曝光后,让人震惊不已。这种人造的假人气,严重破坏了直播行业的生态平衡。
刷人气现象普遍
直播行业竞争激烈,各个平台都需要高人气来吸引更多受众和商业合作。商家们为了追求人气,就给这些刷人气服务提供了市场。像在澎湃新闻的调查中,仅仅在记者加入的QQ群内,就至少有40余个提供增加快手、抖音、淘宝直播人气的商家。这表明这种刷人气的现象相当普遍,并且有着不小的市场需求。而且大量的商家不断咨询下单,也能看出这个地下产业的活跃程度。
很多商家都列出了明确的报价单。比如在抖音直播间,想要100人上榜仅需35元,“小黄车”显示正在去购买3小时30元,普通观看100人15元、1000人100元等。这数据简直是明码标价的虚假交易,让人看到直播背后那令人担忧的黑暗面。
实测刷人气流程
记者亲自下场实测,深入探究这个灰色产业的操作流程。花费100元就能为抖音直播间增加1000人观众。像是给淘宝直播间增加人气的“淘助力”软件,虽然月费450元,但能完成如增加“普通观看”“高级观看”人数等操作。商家“小一”表示,高级观看每增加1千人14元,还能带“飘屏”等特效且设置停留时间,甚至自带3%的真实在线观众。这些具体的操作流程证实了刷人气服务的存在及可行性。
记者在快手直播间支付20元后,也看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仅仅两分钟,直播观众就从50人暴增到140余人。这不仅说明刷人气服务的高效,更体现出其中蕴含的不公正竞争的风险。
背后的软件操控
这些商家是怎么刷人气的?其实都是用软件操控。以“淘助力”软件为例,虽然能为淘宝直播间增加人气,但它只能绑定为一家店铺增加人气。商家“小一”作为背后的操控者,深知其中的门道。然而这种软件操控得来的人气,并非真实的人气积累。只是通过程序造出的数据泡沫,这种泡沫一旦被戳破,对于整个直播行业都是巨大的打击。
而且这种软件操控很容易造成大量的“机器粉”存在,这些“机器粉”除了增加虚假的数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对于真正用心做直播的主播来说,这是极不公平的,它让那些靠实力、靠内容感化观众的主播处于一种更难出头的境地。
刷人气的弊端
表面上看,直播间人气满满,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隐患。正如一些科技公司所说,这只是表面数据好看,直播平台并不会根据虚增的人气推荐更多潜在的用户进直播间。比如一个主播可能人气看似很高,但观众都是刷出来的,平台识别后不会给予更多流量,这就导致刷人气的目的无法达成。
同时,虚假人气高容易让主播产生错觉,觉得自己的直播模式没问题,可以继续依赖刷人气来维持,而忽略了真正提高直播内容和自身能力的重要性。而且在淘宝的相关服务中,如果秒增观看人数和点赞量,还容易被平台监控到,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惩罚。
同行业的看法
这种刷人气服务,也受到同行业者的质疑。不少科技公司觉得这都是营造“机器粉”的欺骗行为。他们认为更好的方式是先用“群控”系统“养号”,然后用“养肥”的号去直播间批量互动增加人气。这种在行业内部都不被认可的刷人气行为,足以说明其不正派性。这些有良知的同行业者,更提倡用健康、绿色的方式去运营直播,为观众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自然地吸引人气。
科技公司这种看法也在警示一些主播,不要去走捷径,而是应该回归到提高自身能力和打造优质直播内容这个根本。
直播数据注水之外的刷单
除了刷人气这种在直播行业肆虐的问题外,记者还发现,一些做“刷单”的公司宣称能够修改直播带货的销量。这无疑是在直播的另一个重要数据上进行造假。销量是衡量直播带货成果的关键,如果这些数据也能被轻易修改,那么观众看到的所谓热门直播带货可能只是一种假象。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极大的欺骗,也会进一步破坏直播行业的诚信度。
你是否也曾怀疑过某些直播间人气和销量的真实性?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