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号称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但上亿月活用户的管理运营成本高昂,用户池稳定后,流量变现成最大命题。这一话题本就充满争议,毕竟这关系到闲鱼的长期发展与用户利益。
闲鱼收费后的用户流失风险
如今闲鱼发布收费公示,这一举措影响巨大。因为其所有买家都可能变为卖家,实际上影响着5亿量级的用户。仅仅在公示后不久,社交媒体如朋友圈、小红书上已经有不少普通用户开始寻找平替软件。就以小红书为例,很多年轻用户注重性价比,他们表示京东个人交易不收手续费而倾向京东。这表明闲鱼收费可能面临用户流向其他平台的风险。而用户一旦走掉再想拉回来就不容易了。像一些小平台,一旦调整收费策略导致用户流失后,很难再恢复以往的人气。
这收费也与用户的购物习惯有关。年轻人群体并非高净值用户,他们习惯穿梭在各个电商平台比对价格。闲鱼收费会使得他们会重新权衡在闲鱼购物的收益。比如大学生群体,购物经费有限,之前看重闲鱼的免费二手交易,收费后就可能选择放弃。
闲鱼的过去盈利模式
在过去长达十年的运营里,闲鱼大部分收入来源还是在B端。除了广告之外,还有产品回收、检测等增值服务。这就可以看出,闲鱼过去并没有过于依赖C端用户盈利。举例来说,产品回收业务中。对于一些电子产品回收,闲鱼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利润。而检测服务的话,对于高价值物品的检测收费,也是收入组成部分。
然而这样的盈利模式在当下似乎面临瓶颈。毕竟整个平台是需要盈利的,如果仅靠B端的收入,面对高昂的运营成本可能杯水车薪。从当初不重视C端盈利到如今想要从C端收费,也是形势所迫。
闲鱼的社区属性
闲鱼准确来说是一个具有交易属性的社区。这里交易很特殊,每件商品成交背后平均有40个聊天记录,交流属性很强。社区化尝试一直在进行。从“海鲜市场”上线,“会玩”社区升级,到今年年初的两家社区线下店,上个月还开通了“闲鱼简历”功能。这些社区性的尝试更多在C端营销。
不过这种社区属性在商业化上存在限制。这种纯C端营销可能无法高效地实现商业化。比如社区线下店,其盈利情况可能并不乐观,投入的成本在短期内难以收回,而且从社区到线下店的顾客转化比例可能也不高。
职业卖家与个人卖家的问题
早期不少淘宝卖家为避免广告费和服务费将流量引到闲鱼,这使得平台流量向他们倾斜。他们比起个人卖家更懂运营,更加了解市场价格,但大部分想买二手商品的用户倾向于个人卖家。如年轻的上班族想淘个二手包,更希望从个人卖家买到性价比高的物品。对于用户而言,区分二者是个头疼的问题。而平台如果难以区分,在管理上就存在漏洞。比如对于服务费用的收取,如果收取不合理,就可能导致用户的反感。
闲鱼的差异化竞争方向
电商赛道竞争激烈,闲鱼想要找到差异化竞争方式。当下二手交易体量虽大,但不能靠低价白牌竞争。那如何差异化,可能是在服务或者社交属性上加强。像提高二手商品的保障服务,或者借助其社区属性做一些特色服务。在一些城市,闲鱼可以针对当地用户的闲置物品开展特色活动。例如在成都开展有关大熊猫周边闲置物品的主题活动。但这都还在探索阶段。
闲鱼面临的挑战
闲鱼是国内二手交易体量最大的平台,承载着阿里淘宝不能容纳的交易需求。可如今不管是监管、社会责任还是平台责任都是挑战。监管上,要确保二手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就拿二手电子产品来说,是否为翻新机、有没有存在质量隐患等,都需要监督管理。社会责任上,要倡导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在平台责任方面,要保障用户的权益,防止诈骗等行为。
那你认为闲鱼接下来会走向何方?希望看到大家的评论互动,也欢迎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