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本地生活APP们推出的特价到店团购券吗?这可不是简单的优惠活动,背后有着众多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美团与抖音的竞争
曾经美团到店业务稳坐市场优势宝座。然而抖音带着特价到店特惠团购入局。在市场这个大舞台上,就如同新选手入场挑战老牌冠军。比如2021年开始,抖音主打低价团购拉走不少客源。有数据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接入抖音本地生活的商家及品牌数量达15万家,团购商家增长4万左右,给美团带来极大压力。美团不得不紧张应对这种竞争形势。
这两家平台在价格方面各有优势。有人做过调查,对一些连锁店的团购券价格进行记录对比。发现依据门店不同,虽各有价格优势,但总体特价券价格接近,大多只差几块到十几块。就像两个顶尖选手,实力其实不相上下,在不同的战场上各有高低。
商家的考量
平台做特价团购,商家参与与否全看能够收获的利益。商家要在钱和流量之间权衡。一家北京朝阳区的连锁自助烤肉店在美团和抖音都做特价团购来引流。像是美团上的“89元代100元”代金券,美团会补贴商家,商家只需补差价。可有些商家综合利润低就不参加,像关筱的餐厅就只有普通团购套餐。商家在平台挂出的团购价格力度是由自己决定的,想要流量就得让出利润。
商家还有自己的考量,即使不做特价团购引流,有些可以依靠自身优势获取客户,像关筱的店常年在必吃榜上,也不缺流量。这种不同的商业考量让商家在特价团购浪潮中有不一样的选择。
消费者的吐槽
对于消费者来说,特价团购并非完美。有些消费者参与特价团购后并不满意。他们觉得看起来便宜,但菜品不行,后续就缺乏再次光顾的动力。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是特价团购背后商家因为低价压缩成本的问题。也许一顿饭价格是便宜的,但是菜品和服务质量下降了,消费者没有得到理想的消费体验。
从表面看特价团购很诱人,可实际消费的时候才发现问题。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一种负面的反馈,会影响他们对特价团购券的看法。
其他渠道的分流
在线上消费的市场里,除了美团和抖音,还有其他渠道在分流。像淘宝、闲鱼的卡券业务也受到消费者关注。武汉的陈昙喜欢吃海鲜烤肉自助,他除了看抖音、美团,还会看闲鱼。在他的经历里,同样一家店不同平台价格有差异,美团团购一般119元/位,美团直播108元/位,抖音128元/位,但闲鱼只要99元/位。
这些卡券可能来自店铺特殊时期的囤积或者会员福利,数量有限。这表明在特价团购券的市场里,有更多的渠道在参与竞争,消费者也有更多的选择。
对商家粘性的影响
从商家角度希望消费者使用特价团购券后会产生印象和粘性。但在现实中,很多追求价格的消费者只是单纯看价格。商家想通过特价团购这个敲门砖拉住顾客的心有时候并没有达到预期。特价可能只是吸引顾客第一次进店,但后续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让顾客长期留下。
这就让商家需要重新思考特价团购策略是否真正能带来长期的利益。可能商家需要从菜品或者服务等其他方面进行改善,才能提高顾客的粘性。
特价团购背后的商业格局
特价到店团购券呈现出的是一个复杂的商业格局。平台之间竞争、商家的权衡、消费者的选择与吐槽互相交织。各方势力如同棋盘上的棋子,每一步都在改变着这个格局。特价团购券对平台扩大版图很重要,对于商家是引流的手段,对消费者来说是日常消费省钱的途径。
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本地生活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动态化。每个主体都在这个市场里摸索,想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模式。
你在消费时是更看重价格,还是商家的口碑等其他因素?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