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经常讨论某些成功人士的特质,像对于有“缺乏情趣”评价的张一鸣来说,他身上理性克制的精英特质引人深思,这背后带来的影响颇具争议性,他所推崇的“延迟满足感”也与当下一些事物包括短视频操控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一鸣的理性克制
在公司里,他被同事认为有些“缺乏情趣”。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CEO,身上有着像“机器人”般的理性和克制。这不仅仅是他个人性格的体现,更是精英思维的一种表征。比如在日常决策中,他可能凭借高度的理性冷静判断。这和普通人凭直觉做事有极大的差别,这样的差别让他在商业竞争中有独特的优势,也让他的行事风格和大众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
他的这种理性克制与他的教育经历等可能都有关系。在南开所接受的教育中,他修炼耐心,这是一种品格的塑造,这种品格延伸到他后来的事业追求中,就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和克制的行动。
延迟满足感的内涵
“延迟满足感”是他很相信的理念。那个关于幼儿园儿童棉花糖的实验就很好地解释了该理念。那些能等待一段时间然后获取两颗棉花糖的儿童,在未来的成绩和工作表现上往往更好。张一鸣多次表示如果觉得一件事情很好,可以再延迟做这件事。这能提高标准并且留有缓冲。对于他来说这种理念可能体现在公司决策时的深思熟虑方面。
很多人在生活中因为缺乏延迟满足感而面临各种问题。比如有些人一看到眼前利益就急于获取,没有考虑到长远的收益。而张一鸣凭借延迟满足感这种理念在商业发展等多方面获得了不一样的成果。
抖音的操控性现象
抖音是一个典型的在当下广受关注的现象级产品。它刻意模糊用户对时间的判断,很多人玩起来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在抖音上看视频极为便捷,不需要太多操作,上下滑就能切换内容,哪怕遇到不喜欢的内容也能轻松快速切换。这种看似简单的操作模式其实暗藏玄机。
它把大量原本只是想要看一下的用户变成了深度沉迷者。很少有用户在玩抖音的时候能够清楚意识到自己到底玩了多久,这种不知不觉的沉迷状态和它的产品设计机制紧密相关。
奖励机制与成瘾背后
二十世纪中期斯金纳以老鼠为对象的研究揭示了奖励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老鼠在特定奖励机制下高频触碰杠杆进入着迷状态。同样,在抖音等短视频软件中,用户可以获得迅速又强烈的愉悦反馈。这种低门槛高“奖励”的模式,使得人们的大脑分泌过多多巴胺,这让用户处于一种非理性的饥渴状态,难以感觉到满足而停止操作。
如今的信息流开发者也有特殊目的,隐藏在屏幕背后的上千名工程师试图让软件最大限度让用户上瘾。类似抖音这样的短视频软件有规模巨大的用户群体,很多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对比思考
从张一鸣推崇的“延迟满足感”来看,这与抖音追求的让用户迅速满足是相悖的。一个倡导克制和长远考虑,一个是在迅速给用户带来满足感从而让人沉迷。张一鸣作为字节跳动的创立者,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也参与到公司旗下产品的理念设定等方面。但是却出现这样的矛盾情况很值得思考。
普通民众在面对这样有着强烈吸引力的产品时,很少有人会用理性的延迟满足感来对待,大部分人都是随心随性沉浸其中,这也是如今短视频泛滥的一种原因,同时也反映出大众的一种思维状态。
理性对待的建议
我们应该清晰认识到短视频的操控性。虽然这些现代化的娱乐产品为我们带来了很多资源,创造了很多欢乐。但是我们如果不加以理性对待,很容易就被它们所控制。我们要像理解和运用“延迟满足感”那样,在享受这些产品的时候,设定时间限制或者自我提醒等。不要完全被产品背后精心设计的机制所左右。
最后想问大家,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短视频操控了?希望大家能够在评论区分享经历,也请点赞和分享本文。